新华书店的大门静静敞开着,每次经过,於婵总要转过头,看上几眼。
大门上方,“新华书店”几个字,很醒目。无论从路桥大道哪个方向而来,看到这几个字,打小在这里生活的於婵就会有一种心安。
书店的一楼,有许多琳琅满目的文化用品。近几年,在台州新华书店其他门店里,也都陆续增添了这种样式的小铺。
经营者认为,面对书店门市部人流量减少的现状,庞大的新华书店需要转型,主动与学校、图书馆等机构对接,推荐书目,开辟新市场。他们渴望,爱书者的那份心安,不仅仅出现在书店门口。
严红青是台州市新华书店购书中心副主任,她和同事就一直在努力做这件事——根据读者的群体需求,上门对接,量身提供一批图书。
旧时光
路桥大道沿路遍布银行和酒店,东边是东森购物中心,西边是汽车客运站,新华书店所处的地段人气很旺。车来车往,嘈杂声浪,提醒着这里是路桥最繁华的地段,城市经济体的中心。
就在这片喧嚣中,新华书店一直坚守着。於婵说,它是一只大书柜,给经济气息浓厚的路桥带来了书卷气。
她记得,那是很多年前的一天,一场隆重的开业典礼,礼花绽放,大红的条幅挂满广场。“气氛很热烈,大家都觉得很期待,新华书店有了新的大楼。”当时,新大楼的不远处还有农田。
这家书店,伴随了於婵的学生时代。空暇时,她与同学们见面,经常约在此。“那个时候,只有新华书店卖正版的CD。”於婵喜欢守着试听的耳机,一遍遍循环听着王菲。
“学生时代没有什么地方玩,一遍一遍地跑新华书店。”现在,於婵的工作单位就在书店楼上,忙碌之余,她还是会跑来坐一会。
书店里静若夜晚,来光顾的,还是学生最多,特别是打工者的孩子,没有地方去,也没有课外书,“寒暑假的时候,家里没人带,把孩子放书店最好了。”
偶尔看到几个年轻的母亲,牵着四五岁的小孩,在书架前流连,翻看着一本本绘本图书,“瞧,这是大白,喜欢吗?”“喜欢!我要把它带回家!”他们陶醉在图书带来的愉悦中。
对于读书人来讲,每每看到这一幕,听到孩子稚嫩的对白,就算没有买到心爱的书,离开时也会带上一份好心情。
站在书架前,目光自上而下,静静抚过一排排整齐的书,浮躁不安的心踏实了。
新突破
4月14日,严红青刚和温岭新河中学敲定一项合作,为学校图书馆推荐输送一批高质量的名著读物。此前,书店一直以学校的教辅用书为主要的利润源,后因为政策开放,大量的教辅用书商涌入图书市场,新华书店逐渐失去了优势。
经营者们很明白,若想要保留这份优势,必须主动上门,跟着读者走。
与外界主动沟通的第一次,大多由严红青通过电话号码,向陌生的对方介绍单位和意向。“对方一听是新华书店,总有一种信赖的安全感。”严红青再上门对接,为对方量身提供一批有针对性的书单。
“大多数单位的阅读需求和意识都是存在的,但当下社会仍少了一种阅读环境。”严红青意识到这样的境地。
前些日子,路桥一些街道、党政单位选中了严红青的书单里的一本书——梁晓声的《中国生存启示录》,14日下午,这批新书运进新华书店的仓库,不久之后,它们会出现在很多路桥人的书桌上。
“我们总是谈到钱,谈到财富,如何生存?这是个好问题。”严红青现在的工作,更多像是一种开发启迪市民的读书意识,触动阅读欲望。
书的思想没有沉睡,改变才有机会。“人的阅读意识也一样。”严红青说,全面阅读的意识正在崛起,有很多数据表明,台州人并不是不爱阅读,相反,台州人正逐渐展现出对文化事业的兴趣和巨大需求。
“新华书店和书一起,改变才有机会。”她憧憬着。
原标题: 拿着书单可以像点菜一样挑书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