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2014年10月30日,王韬为浙江省旅外乡贤台州行作现场推介。(资料图片)
【人物名片】王韬,现任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招商局局长。在过去的一年,他不尚空谈,务求实效,发扬“想尽千方百计、不怕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的“四千”精神。他和招商局人员的足迹踏遍了全国10余个省,实施驻点招商,开展“三百”走访,与央国企、商会、上市公司磋商洽谈,为招大引强奠定了基础。
三月伊始,刚过去不久的春节假期并未让王韬松懈,他已经马不停蹄地为各项招商工作忙碌奔走。记者见到他时,他刚结束了一场谈判会议。
说到招商工作,王韬引用了一个幽默的比喻来形容自己的角色——“店小二”。“说到店小二,大家都不陌生,嗓门清亮、笑容可掬、动作麻利、八面玲珑”王韬这样形容道,企业、基层好比“客人”,机关干部则要当好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店小二”,还要当一名“事业为先、实干当先,新时期的‘店小二’”。
会吆喝,会跑腿,巧干实干出成绩
2014年,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招商工作取得了不俗成绩。台州湾集聚区东部新区签约入园企业10家,协议投资额约75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8.3亿元;协议外资1600万美元。数字之余,还有一个个具体项目的落实:“中国北车台州配套产业园”正式签约;广汽吉奥台州基地项目、海正海诺尔年产5万吨聚乳酸产业链项目,双双落户集聚区东部新区并动工建设……
“招商难,难招商”这是招商工作者的共同感受。王韬的态度是要“迎着困难上,甩开膀子干”。台州湾集聚区刚满三周岁,如何在周边区域环境中突出重围,后来居上?王韬认为,招好商,就得大声吆喝、善于推介、精准招商。
2014年10月,正在北京出差的王韬,得知有家做汽车冲压模具和配件的台湾企业正在杭州选址洽谈。他在网上查询了这家企业的具体实力后,立刻改签机票,奔赴洽谈。一见到企业负责人,王韬就直奔主题:“我相信台州一定能让您改变投资决定,因为集聚区有‘四辆车一条船,两张牌一个聚宝盆’。”简洁生动的语言一下勾起了对方的兴趣,原定10分钟的谈话时间也变成了两个小时。
过了两天,这位企业负责人就来到集聚区考察,当即拍板在集聚区投资年产100万件的汽车钣金配件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用地60亩。从洽谈到签约再到企业桩基进场施工,仅仅用了75天时间。
北车集团的成功招商背后,下的功夫也不少。北车配套企业有50多家,分布在全国各地。为了确保去年6月份的供应商大会成功召开,招商局兵分两路。从5月11日接受任务到5月25日,10多天时间里,王韬和同事们涉足多个省市、50多家企业,白天到企业走访、洽谈,晚上在火车上、公交车上度过。几万公里的行程,不分昼夜,废寝忘食,陪同走访考察的北车工作人员笑说,“你们的办事效率也是真正的高铁速度啊!”
能忍耐,能算账,激情不悔为招商
刚来到招商一线,王韬工作形态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必须迅速完成角色转换。从2012年开始,王韬大部分时间都奔波在招商的路上,每年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出差,朋友同事戏称他过着“飞人的日子”。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对比机关工作环境,住旅店、挤公交,坐麻了腿,甚至中暑挨饿都是常有的事。
三年来,在主动拜访企业老板的过程中,遭遇冷板凳,吃闭门羹的情况常常发生。在遭受到情绪打击后,王韬总是很快就能想通:“受委屈,并不是为自己的私利,而是为地方经济发展,为集聚区的大事。受这样的委屈,值。”靠着这样的承受能力和情绪消化能力,王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招商人脉网络也越编越大,做起招商工作来也更得心应手。
当好“店小二”,还要增强本领、善作善成。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脱颖而出、跨越发展,就要善于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广汽吉奥台州基地项目从2013年4月开始,经过了20多轮的谈判,其中不乏波折。2013年11月,由于相关成本问题,项目谈判暂行搁浅。此后,王韬和同事们奔波于台州与萧山之间,进行了长达三个多月谈判。想方设法邀请了中国水利水电华东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专家多次联合实地论证,论证成果最终得到了广汽集团的认可。2014年9月30日,项目终于在省人民大会堂顺利签约,并于12月26日动工建设。
回顾几年的招商历程,有酸甜苦辣,更多的是项目落地后的欣慰。王韬凭着一股干事创业的激情,凭着对集聚区这一片黑土地的热爱,“甘当苦累无悔的‘店小二’,愿为台州一都三城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原标题: 王韬:甘当苦累无悔的“店小二”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