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民生 正文
昔日百亩牛蛙棚,今种满地西蓝花
2014年12月26日 来源: 台州晚报

  如今,农田里种上了西蓝花。

  整治前遍地牛蛙大棚。

  

  ——回访临海桃渚镇牛蛙养殖场

  回放

  高密度牛蛙养殖,让当地水环境不堪重负

  随着“五水共治”行动的深入,对水源污染较重牛蛙养殖业面临关停的境地,3月初,农业局、海洋渔业局和环保局通知牛蛙养殖户限期禁养牛蛙,牛蛙养殖户该何去何从?从今年3月份到5月份,“民情365”记者曾到过三门浦坝港镇、临海桃渚镇、天台街头镇等地采访牛蛙养殖行业。

  临海桃渚镇是牛蛙养殖的聚集地,回忆起牛蛙养殖棚的场景,记者记忆犹新:在靠近河道的农田里,牛蛙大棚成片而建,大棚的一头是人工开凿的水渠,清水从水渠灌入大棚,冲洗出来的牛蛙饲料、排泄物、蜕出的死皮等,都排入另一头的水沟。病死牛蛙被丢弃在水沟中,泛着阵阵恶臭。而对水环境影响最大的,则是大量的抗生素和违规药物,也同废水一道排进水沟里。

  对水环境的高度污染,源于牛蛙的高密度养殖,但若降低养殖密度,蛙农又无利可图,因而养殖创收与水环境保护,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在环境和经济效益之间,政府部门果断选择了前者,但考虑到要损害蛙农利益,各地政府都将禁养时间推迟到今年六七月份,待蛙农收成当季牛蛙后再停养。今年3月7日、5月11日、6月13日,本报“民情365”版面连续对我市牛蛙养殖行业做过多次报道。

  回访

  铁腕整治,昔日牛蛙棚,今种西蓝花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赶到临海市桃渚镇,田间地头沉闷的牛蛙鸣叫已不复听到。离桃渚镇政府不远的下山头村,今年年初尚有100多亩牛蛙棚,如今站在村口望去,已是成片的西蓝花地,还有部分龙虾塘。

  今年7月份,下山头村的牛蛙棚被全部拆除后,该村种植大户王正富承包了村里的十六七亩地,经过复耕,9月份种下西蓝花,到春节前后,第一批西蓝花就可以收成。

  王正富剥开一株西蓝花,菜叶包裹的菜心已有鸡蛋大小,他告诉记者,这块地自己租了3年,用来轮种西蓝花和水稻,政府部门也是大力支持。“我们农民都一样,看什么赚钱养什么,一哄而上的结果不仅是拉低价格,也让环境受不了。”王正富说。

  据了解,到今年7月份,桃渚镇1443.6亩土地上的1951个牛蛙棚被全部拆除,复耕作物1250亩,复养近200亩。而之前的牛蛙养殖户,如今基本分散到外省养殖,也有不少养殖户改成其他低污染养殖,或种植经济作物。

  因为靠近海边,水循环周期短,牛蛙停养后,桃渚当地水质迅速得到改善。桃渚镇党委副书记单益波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镇里陆续养起了上千亩淡水珍珠,珍珠对水质要求极高,换作去年的水质,在这儿养珍珠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记者手记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收益,无法长久持续

  采访牛蛙的系列报道,最初是一名养殖户的求助电话,刚投入大量资金,没收回成本就面临关停,养殖户也是有苦难言。

  采访中,记者曾调查过牛蛙养殖的投入产出。不算劳力,从前期租地、搭棚、购买牛蛙苗,到后期的饲料、药品等成本算起来,一亩地最初投入需要近10万元。运气不好刚投入便被叫停的养殖户,亏损的钱或许需要多年来还。

  一头是经济效益,一头是环境污染,尽管牛蛙养殖给养殖户和当地政府带来财政收入,但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暂时收益,毫无疑问无法长久持续。

  从最初的养蛙尝到甜头,到最后的牛蛙棚泛滥成灾,中间经历了一个不短的过程。正如种植大户王正富所说,农民看什么赚钱养什么,一哄而上的结果,不仅是拉低产品价格,也让环境受不了。虽然牛蛙养殖行业最后逐渐转型,但部分养殖户的阵痛,却是难以避免。创业不易,记者希望看到的是,农民在创业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尽量少栽这样的“跟头”。

 

原标题: 昔日百亩牛蛙棚,今种满地西蓝花

标签: 牛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罗亚妮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