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健康 > 热点聚焦 正文
浙医儿院做了一台心脏手术,2岁女孩只留下1厘米切口
2014年11月06日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通讯员 张冰清 王雪飞

  10月30日门诊,10月31日手术,11月3日就能下床跑,过不了几天就可以出院了——带着2周岁的女儿从海南赶到杭州看病的许先生没有想到,女儿的心脏手术能进展得如此迅速和顺利。

  “我本来以为要开大刀呢。”但事实上,手术的切口只有1厘米。“医生告诉我们,等你女儿长大了,自己不说,别人根本不知道她心脏做过手术哦。”许先生听了大大松了一口气。

  许先生女儿患的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疾病,通过手术可以根治。今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下简称浙医儿院)心胸外科主任张泽伟提出了“经肋间小切口治疗室间隔缺损的超微创技术概念”。通过这项技术,此前国内外微创心脏外科常规的3~4厘米切口被缩减到1厘米。

  目前,浙医儿院运用这项新技术,为6个女孩和1个男孩做了心脏室间隔缺损手术,其中最小的宝宝是1岁2个月,最大的也只有2岁11个月。7例手术都取得了成功。

  根治先天心脏病

  不留痕迹才好

  许先生的女儿之所以会存在室间隔缺损,是因为胚胎时期发育不全。正常人的左右心室原本是“井水不犯河水”,但因为先天缺陷——室间隔缺损,导致心脏血液错误分流,分流量的多少取决于缺损的大小。修复缺损,成为浙医儿院心胸外科最常见的心脏手术之一,每年在500台左右。

  原来那500个接受手术的小宝宝,会在胸口留下很长的刀疤,孩子懂事后,自己看着都害怕。父母也一直心存忧虑。

  创新成为手术医生的使命。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8年来手术技术经过了三级飞跃:1、手术时做到不打开胸骨,不人为让心脏停跳;2、切口在4厘米左右,不破坏肋骨,避免心包引流管,大量减少出血;3、把切口移到了肋骨的间隙,从4厘米减到1厘米,从微创到超微创,十分隐匿。

  “1厘米都嫌多,通过进一步的摸索和创新,将来的切口可以更小。”但对具体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医生们讳莫如深,心胸外科副主任李建华主任医师笑称这是“军事机密”,目前还不能透露。

  张泽伟说:医院8年前开始做心脏微创手术,最近5年发展非常快。2年前德国医生来学习过,并将手术技术推广到俄罗斯、巴西等地。超微创开展才一个月,但未来会造福更多患儿。

  创新手术费用减少15%

  家长早发现早治很关键

  除了切口小,损伤少,超微创手术还大大缩短了患儿术后的恢复时间。

  许先生说,他女儿在监护室只停留了不到24小时。“她现在就下床了,还能跑,和在家的状态一样。医生预计8天左右就可以出院。”

  手术创新了,费用反而减少了15%。这又是让许先生感到意外。

  张泽伟主任说,许先生的女儿是幸运的,因为家长送来治疗相对还是比较早的,超微创手术适用于1~3岁的室间隔缺损患儿。超过3岁的患儿就只能做微创手术了,也就是切口至少要在4厘米左右。

  许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有点愧疚地表示,他们夫妻俩太大意,之前一直没有发现女儿有这个病,直到今年3月份才发现,10月份才确诊。

  女儿是在感冒后做检查时,发现患有先天性室间隔缺损。许先生说,女儿之前也没有什么异常,就是出汗比较多。

  “室间隔缺损这种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因缺口大小而异,有一些比较明显,有一些不明显。但出汗多是这个病特有的表现。”张泽伟主任说,“正是因为表现不明显,许多孩子在3岁前,家长都不会发现孩子有特别异常。”

  张泽伟建议,如果孩子在身体检查时发现心跳有杂音,家长要提高警惕,带孩子做进一步心脏检查。

原标题: 浙医儿院做了一台心脏手术,2岁女孩只留下1厘米切口

标签: 心脏手术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赵静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