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公司员工们正在清洗从福利院收来的衣被。
椒江人王海龙,1996年办了一家洗衣厂,向椒江区老龄委作出承诺:只要工厂在,就一定会为老人义务洗衣。他说到做到,坚持至今。他的愿望是:让子孙后代继承这个传统,一直洗下去。
18年的坚持
10月18日早上8点30分,椒江正章洗衣有限公司员工冯胜才和刘浪飞开车来到椒江区社会福利院,熟练地将需要换洗的衣被放到车里,开回厂里。随后,清洗、净水、脱水、烘干,衣被清洗干净。下午2时,他们又将洗好的衣被送回福利院。
18年来,这是公司雷打不动的事情——每月18日,义务为福利院的老人洗衣被。
说起这件事,还得回到18年前。椒江区老龄委一位工作人员回忆:“当时王海龙找到了我们,说想为老年人做点事,经过我们介绍,与福利院对接上。”
当时,福利院有两个院址,老人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人。一个月洗一次衣被,说轻松也轻松,也有不容易的地方。
最初的5年,王海龙亲自带着员工去福利院收衣服。那时候,还没有汽车,他们就踩着三轮车去,每次要拉上二三车。
再说几个小故事——
1997年8月18日,11号超强台风淹没了大半个椒江城,福利院进水近2米深,老人的衣被受淹严重。当时,整座城市停水,为了让老人及时换洗干净的衣服,王海龙向石油公司借来一消防车的水,把衣服清洗干净。
2006年,王海龙的公司搬到下陈街道水陡村,业务转向以服装厂衣裤、帽子等砂洗为主。但当年的承诺,他依然记得。即便再后来福利院搬到东山,路程更远了,他也没有间断过。
全厂的习惯与共识
每个月的18日为老人洗衣服,就像每个月发工资的这一天,被刻入公司员工的脑海,就连门卫师傅都知道。“王总对我们有一个要求:18号那天,必须优先安排给老人洗衣服,如果他在外面出差,会提前打电话提醒我们,叫我们不要忘记去收衣服。”在公司工作17年的冯胜才说,“老人的衣服有时候气味特别重,有的员工不愿意洗老人的衣服,王总就会亲自去做。”
王海龙生意做得不小,正章洗衣只是其中一家公司,利润空间小,有时甚至亏本,但他一直没有关停。2012年,王海龙将洗衣公司承包给他人,结果,对方只经营了2个月,就把员工的工资全都卷走了。王海龙不得不自掏腰包,额外付了20多万元工资。
“和王总合作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认可每个月义务为老人洗衣服这件事。如果不同意,双方合作就免谈。”公司的管理人员瞿桂秋说。
自从公司搬到下陈后,除了给老人义务洗衣,每年年底还会去附近村民家里,收脏衣服、床单、窗帘,义务为村民清洗。
老板向来是个热心人
在原椒江福利院院长刘智萍的印象中,“这个老板很低调,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坚持,真的很难得。”而有8年工龄的员工刘浪飞说:“王总这个人没得说,只要员工遇到什么困难,他能帮到的一定会帮忙。”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市立医院附近。母亲生病住院期间,如果看到病人缺衣少被,都会让我们回家拿给他们。”王海龙16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认为,是母亲生前助人为乐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
员工冯胜才老家是河南的,家中兄弟姐妹6个,负担很重。有一年暑假,他的妹妹来椒江玩。王海龙得知,小姑娘上大学的钱都靠勤工俭学得来,便每年拿出2000元钱作为助学金。冯胜才夫妻俩都在台州打工,不放心把女儿放在老家读书,但带来台州读书又要借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王海龙知道后,一次性替他交完了女儿读小学的费用。
王海龙16岁参加工作,在全国各地跑,遇到家庭困难上不起学的学生,就会帮他们一把。来自湖北黄岗的小李,高考那年,母亲身患重病,上大学的学费难倒了全家。王海龙得知后,给小李送去了学费,并连续几年给他提供经济上的帮助,还经常去看望他的家人。今年,小李研究生毕业,去了一家银行上班。上班的头一天,他给王海龙打来电话,感激地说:“谢谢你这么多年来的关心。你的恩情,我一辈子忘不了。”
原标题: 一个承诺,义务洗衣18年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