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长带出了义工团
中队长叫郑德尧,是这支义工队伍的发起人。去年3月5日,雷锋日,郑德尧第一次做义工,是跟着温岭义工协会副会长张金华去的,跟他同去的还有队里8名队员。
“惨不忍睹”,郑德尧用四个字来形容这户人家。户主高姐妹,70出头,10多年前因为一场车祸,右腿粉碎性骨折,落下了残疾,2012年又查出肺癌晚期。两个儿子先天低能儿,四五十岁的人,智力仅相当于三四岁的儿童。家里唯一有劳动能力的妻子叶玉领,也年近七旬,患子宫癌10余年,全家靠每个季度1400元的低保补贴过活。
“当阿婆说,如果我走了,他们三个怎么办时,在场的几个小伙子全流泪了。”没过几天,郑德尧又带了一批员工来到高姐妹家,队员当场表示,要为高家捐钱。大家在值班室里放了个饭盒,当募捐箱。
从这以后,郑德尧发现,队员们默契得惊人,以前抽30多元钱一包的烟,现在都改成七八元的了;以前吃饭只挑好的队员,现在也知道节省了。“当月大家捐了1000来块,买成大米和油等生活用品送过去。”之后,队员们跟高家结对,经常去他们家探望。
“人性深处的善良被激发,做好事的越来越多,成了我们队里的老传统。”郑德尧说,后来要求加入的队员越来越多,成了全队都参加的局面。
90后义工:我学会了担当
19岁的陈佳力是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参加工作才7个月,义工已经做了5个月。
陈佳力参加义工活动的第一站,是去看望大山里的留守老人。“第一次去,就被震撼了。”那里住的都是七八十岁的留守老人,从山里出来要走两三个小时。
之后,陈佳力和义工们常做的,就是把大米、油等一些生活用品送给山里的老人。“去了几次后我发现,其实老人们真正缺的是交流。我觉得,他们是孤单太久了。”
义工林微钳告诉记者,有一幕场景印象特深:一个90多岁的老阿公背是驼的,拍照的时候因为想告诉我们他很开心,努力挺直了背,咧开了嘴笑。“这张照片对我来说,感触很深,很有意义。”林微钳一直把这张照片存在手机里,也就是因为这张照片,许多同事也跟着他进了大山。
做义工,让小小年纪的陈佳力成熟了不少,他说:“看到一些孤寡老人无依无靠,心里酸酸的。没有儿女为他们嘘寒问暖,我们愿意承担这份责任,担子虽重但乐于担当。”
80后党员义工:全家来做义工
刚进入而立之年的汪玲恩,是一名党员,已经做义工一年多了。在帮助和付出中收获快乐,义工活动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汪玲恩第一次做义工,去的是高姐妹老人家里。汪玲恩学着其他义工的样子,给老人打扫房间,帮老人量血压、梳理头发、剪指甲,动作有些笨拙。
忙完后,汪玲恩陪着老人两个弱智儿子聊天,就像哄两个小孩子,逗得他们直笑。破败的家里,回荡着快乐的气息。
第一次义工活动给汪玲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己一点绵薄之力,能给别人带来那么多的快乐,感觉很有成就感。”
从那时候开始,汪玲恩在周末,以及中午的空闲时间,去照看那些孤寡老人,这些老人成了汪玲恩的亲人。在他的影响下,妻子和儿子也加入了义工队伍。就在昨天,他们全家去方山捡拾垃圾。
“富二代”义工:我学会了感恩
张小康是队员口中的“富二代”,爸爸生意做得不小,身为独子的他,从小备受宠爱。他第一次做义工,是去敬老院,在为一位老奶奶剪了手指甲后,她不让张小康碰她的脚,“老烂脚了,脏了你的手。”
老奶奶那质朴的话语,让张小康大受感动,“奶奶,没事的,我不怕脏的。”张小康抓起老人家的脚,放在自己的膝盖上,仔细帮她剪起了指甲。“之前,不要说爷爷奶奶,连爸妈的指甲都没帮忙剪过。”
除了去敬老院,张小康还和其他队员做起了“临终关怀。”一位姓王的老人,因病卧床足有一年时间,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只能靠喝一些流食来维持生命。因为家境贫寒,又没有儿女,身边只有老伴勉强照顾。在义工找到这位老人时,他几乎已失去了意识,屎尿都拉在床上,境况十分凄凉。
而因为张小康等义工的到来,让这位老人的晚年生活发生了变化。“老人只能吃流食,我们想办法让他吃一些新鲜、好吃的食物。”他们买来豆花,有时候也买来新鲜可口的西瓜,榨成汁,喂给老人吃。此外,义工还帮老人打扫房间、整理床铺,尽量让老人能住得舒适一些。
直到去年8月份左右,这位老人走了,张小康他们又忙着处理老人的后事,“在走之前我们把他当亲人,走之后也要送这位亲人最后一程。”
一次次的服务,对于张小康最大的感触是学会了感恩,“我会经常去看看长辈,陪他们说说话,他们都说我成熟多了。”
把奖金全部拿出来做慈善
这种变化,体现在更多队员身上。郑德尧告诉记者,最感动队员的就是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在他们身上,许多队员学会了乐观、坚强还有责任。就冲他们的乐观劲儿,做什么都值了!”
队员林微钳说:“队员们去山里看望留守老人,有些想到了自己过世的长辈。孤单的其实不仅是山里的老人,还有我们身边最近的亲人。所以,我们现在一有空都会回家看看。”
上个月,中队被台州公司评为“好人好事表现突出集体”,获得了3000元奖金。队员们商量好了,这笔钱,全部拿出来做慈善。
原标题: 温岭安邦义工:48名柔情铁汉写大爱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