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打开水龙头就哗啦哗啦,不用挑水了,也不用担心井水不够用了。”尽管今年雨水不多,但玉环县大麦屿八万村的村民明显感觉到,用水已经不再是问题。
八万村是个高山村,800多位村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日常生活用水曾经仅靠村里的小水库和几口水井维持,只能靠天吃水。“去年夏天没怎么下雨,我们每天半夜都去井边排队等水,消防车还给我们送过水呢。”村民金海燕对缺水的情形记忆犹新。
用水难题的最终解决,是村里实施了“一事一议”自来水工程,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
“这项工程,村民们盼了很久,有了‘一事一议’才得以启动。”八万村党支部书记董服忠感慨道。据了解,工程总投资143万元,“一事一议”专项资金补助了64万元,村集体出了20万元,资金缺口近60万元。于是,村里党员带头捐款,并挨家挨户做工作,发动村民捐款筹资,当地党员企业主带头认捐,同时带动周边企业捐资,最终筹齐了资金。
“一事一议”指的是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主要针对村内道路、小型水利设施、村容村貌、环境卫生、饮水安全、村内活动场所等项目。这项政策能极大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果落实得好,就能成为农村的“香饽饽”。
近年来,玉环县以列入国家“一事一议”转型升级试点县、省“一事一议”三年规划编制工作试点县为契机,把推进“一事一议”项目作为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能力的“主战场”,通过带头发动群众、带头捐资投劳、带头监督落实、带头后期管护,形成党员干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的良好氛围,不少村(社区)生产生活条件因此发生了大变化。
玉城街道瑶岙村就是其中一个。
瑶岙村位于100米高的瑶池山上,多年来只有一条石子路通往村子,两边杂草丛生,交通极为不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村里在2009年开工建设新的村道,但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断断续续修了两年仍没有完工。2011年7月,该项目被核准为“一事一议”项目。
“党员的积极性特别高,利用农闲时间,现场测量、清理草木,还义务承担施工监理职责,工程顺利推进。”瑶岙村党支部书记蔡族光说。
尝到甜头的瑶岙村已经着手启动第4期工程了,这意味着,到今年11月,瑶岙村不仅与附近几个村(社区)相连,而且还能实现与周边乡镇(街道)的山路联通,从一个偏僻冷清的“山头村”,成为四通八达的“枢纽”村。
党员做在前,群众跟在后,齐心协力,最难处理的征地等环节都不再是问题。
干江镇梅岭村在盘山公路拓宽工程中征用部分村民的山地和林木,由于村里经济紧张,党员闭口不谈自家的受损情况,还有党员提出自己出资补偿村民的方案。最终,党员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没有一人要求补偿。
坎门街道鹰东社区渔用码头项目,渔民党员主动认定工程建设岗,积极参与码头功能设计,使码头功能更加实用,并缩短工期2个多月;清港镇王家村党员,分别组建卫生保洁队和绿化养护队,对本村“一事一议”项目进行分段维护,减少保洁绿化维护开支2万余元;沙门镇里山村和上山头村联合新建邻里活动中心和老年托养中心,两村党员多次集体商议,积极跑审批,目前工程已进入打桩阶段,预计年底能完工……在党员们的带动下,“一事一议”项目在玉环“遍地开花”。据了解,自2011年以来,该县已完成261个“一事一议”项目。今年,“一事一议”不断深化,全县共申报项目113个,较上年增长22%,其中涉及村级活动中心、休闲广场建设15个1.4万平方米,村级道路建设22个,饮用水改造项目13个。
原标题: 把好政策做成“香饽饽”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