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六下午,位于鼓楼大街145号的旧鼓楼社区都迎进一批批过往的游客,社区门口黑板上的"评书、相声、话剧表演全场免费"几个大字清晰而有力,在演艺气氛浓厚、众多剧场林立的鼓楼地区,这么一间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小剧场着实引人注目。
位于鼓楼大街145号的旧鼓楼社区公益小剧场。记者任润波摄
不足百平米的场地内,设有调音台、功放音响等一些很专业的设备,深棕色幕帘作为背景,50多把椅子整齐排列作为观众席。
据在此组织演出的蒋步庭介绍,小剧场是2011年底开始筹备的,鼎盛时期一天可安排5场:10:00-12:00大学生相声联盟;13:00-15:00公开课(中医、女子防身术、英语、画画等);15:00-17:00默剧表演;17:00-19:00独立音乐;19:00-21:00相声。"我们这从来不缺观众,当初赵雷、好妹妹组合、宋冬野过来时,屋里窗外100多人。这些演员歌手都自愿来这里公益演出。而且,在这演出对他们也有很大提升,拿相声来讲,若说得不好,观众站起来就走,自己就得反思、检验作品质量,这对演员的心理、技术是两大考验。"
拿大顶话剧社:希望买座艺术“梦幻岛”
拿大顶话剧社的三位成员,从左向右依次是:武六七、王梓、井央。
记者任润波摄
"别人的戏是电影,只可以观看。我们的戏是午夜凶铃,不只是看,我们还会爬出来陪您玩,甚至还会把您拽进我们的电视里。"说这话的是拿大顶话剧社的王梓。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他和发小井央在2011年决定成立"拿大顶话剧社"。这俩人,一个学表演一个喜好音乐,点子一出,一拍即合,相似经历与心境的男孩,在执行力上更容易达成一致。
拿大顶,学名"倒立",话剧社的立意不乏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默剧,是话剧社目前主要的表演形式。"语言对观众的限制太强,观众只能听而不能交流,一个眼神儿远比语言表达得更透彻。观众可以多重理解。"井央解释道。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一部默剧《蚂蚁蚂蚁》,表现了当初他们对"梦"的阐释,全剧映射了年轻人对梦想的理解、外界和家长对梦想的态度以及自己的坚持。
"在鼓楼社区小剧场演出让我们更加了解观众,作品不会太'艺术',对我们作品的表达很有帮助。前期作品一直很阳春白雪,观众觉得表演好看但不明所以,经过几次改编后大家就能明白了。"
当被问及平常都忙什么时,话剧社成员武六七显得颇不好意思:"想办法起床,吃饭,打游戏,排练,没有更多的业余生活。有通告的时候出去表演,其他时间就窝在家里或者一起探讨新剧本。"
"我们五个人最终统一了梦想,这样比较容易实现。"说到这儿,三人哈哈大笑了起来,"我们想买个小岛,像迈克尔·杰克逊的'梦幻岛'一样,整个岛充满着艺术的氛围,大家来此交流,做各自喜欢的领域,灯火通明,彻夜不休。"
喆子铺相声社姬斌:以相声为生计,挣钱回家买房
一大清早,姬斌打着连串哈欠从刘家窑10平米的出租屋出来,昨晚没抖出的相声包袱让他郁闷了一宿。"又是雾霾天儿……"姬斌隐隐不安,"这破天儿里喊俩小时嗓子准得坏!"
走到早点摊,姬斌要了一张油饼、一碗豆腐脑,共6元。别看吃得不多,整天忙忙碌碌,但就这体重眼瞅着只增不减。
中午10:50,姬斌准时到达前门朝阳楼,换上红大褂,左手水壶,右手扇子,肩膀上挂着白毛巾,端起架子走到门外吆喝道:"百年老店朝阳楼,150多道京味特色,老北京卤煮火烧,京味炖吊子……"一串惯口,一气呵成,姬斌把说相声的功力用上了。
每天11:30到13:30,姬斌都会来这里工作两小时,这是他一天中最固定的工作时间。按他的话形容,"这地儿练胆儿",天天上万过往的人群,确实考验胆量,而且一站就是两小时还得不间断喊座,练的就是耐力。下班后,姬斌换好衣服匆忙吃口饭直奔82路公交车站,后海一酒吧还有一场相声,逢周六晚上还要去旧鼓楼社区公益小剧场演出。如此紧张的工作节奏,姬斌已经坚持两个月了,"虽然累,但能遇到很多前辈,学到很多,我很珍惜现在的生活状态。"
喆子铺相声社的姬斌(左)和搭档黄嘉喆(右)表演传统相声。
记者任润波摄
姬斌的微信签名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就是他真实的生活写照。2012年,他辞去老家辽宁阜新的工作,只身来北京学相声。"我6岁开始说相声,这次来北京做过讲解员、销售、演艺经纪人等,工作都是围绕语言展开的,一切以辅助相声为主。"
谈到梦想时,姬斌说:"不期望能出多大名,但是希望相声能变成生计,维持生活。梦想是在北京挣10多万,回老家买套五六十平米的房子。"
独立音乐人马雨阳:不能失去最本真的东西,尤其是正义感
马雨阳,人如其名,第一次见面便露出腼腆而简单的笑容。瘦小的他带着金丝框眼镜,俨然一副理科生学霸的样子。"不好意思,我刚从安定门一酒吧演出完过来。"马雨阳说着把半人多高的吉他放在墙角落,坐下来。
"您有多大?是哪里人?"
"88年的,原先是北京人,但不在北京长大,总跟着父母的工作变动在外面上学。"
"从小就喜欢音乐吗?"
"对,我父亲比较喜欢京剧,我小时候也挺喜欢京剧的。但后来,再大一点就喜欢流行歌曲了。真正从事音乐是在高中的时候,把音乐当事儿做。高中时有不止一支乐队,前前后后组了两三支。"说到兴起,马雨阳向前凑了凑,昏暗的灯光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打出浮动的阴影,"乐队中我一般是主唱,也做鼓手。从高中时就开始创作歌曲,那时候的作品多半都比较稚嫩,能留下来的也就一两首。大学以后写的作品,目前来看还是可以的。"
在酒吧演出的马雨阳。马雨阳供图
"您是全职的音乐人吗?"
"不是,我有个工作,在数字电视台做音频剪辑。这份工作时间不固定,有时候夜里还忙。反正不用天天坐班,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做喜欢的音乐。"
"赵雷也曾经在这小剧场演出过,参加《中国好歌曲》后一炮走红,你会考虑参加电视选秀节目吗?"
"别的音乐人我不知道,作为我来说,确实挺愿意出名的,并不是有别的更大的目的,而是这样会有更多的人听到我的音乐。我也曾经参加过海选,也有成绩不错的时候,但是最终能在电视上播的没有。"
马雨阳晃着手中的杯子,看着杯中自己的倒影,语气透露出些许无奈,他觉得自己的条件可能不太适合上电视节目:外形普通,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背后故事。
"接商演的机会多吗?"
"不多,有时汽车4s店、房地产商搞促销活动会去,而且,如果说能唱原创的话会接,如果是翻唱就不接了,还是看情况吧,更愿意唱原创。我们不是特别注重收入,但是愿意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今后有什么打算?"
"理想的状态是用音乐养活自己,做一个职业歌手。对于我的目标,说小点是自己的小梦想,说大点就是自己的信仰。小梦想,是希望自己的音乐能够有所成就。至于大的信仰,我觉得生活比音乐重要,无论怎样,不能失去自己最本真的东西,尤其是正义感。"
社区居民和闻声而来的游客把剧场占得满满当当。记者任润波摄
上周六晚,相声散场。高一学生李旭看见坐在第一排的蔡大爷:
"下周还来么您?"
"当然。"
一老一小相约不见不散。
原标题: 社区小剧场的青年人:白天喊座晚上说相声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