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社会 正文
诺奖获奖者是我好朋友:一个是富二代一个是暖男
2014年10月09日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章咪佳

  北京时间2014年10月8日18:00,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4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黑尔,以表彰他们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有了这项技术,科学家的眼睛又尖锐了无数倍,他们有办法看到头发丝儿的1/2000大小的物质。比如生物活细胞中不同分子的运动,比如脑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是如何形成的,与帕金森氏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相关的蛋白聚集过程是怎样的,人们还能够在受精卵分裂形成胚胎时追踪不同的蛋白质。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意外地找到了埃里克教授和黑尔教授的朋友、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浙江大学光电系的教授,我们姑且叫他皮特吧。皮特不仅为我们解读了这个奖项,还提供了独家的诺奖得主的生活轶事。

  在小旅馆做出的诺奖

  浙江大学光电系的皮特教授,刚刚从美国回来。他在美国的实验室,就在埃里克的实验室隔壁,都在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两人是认识多年的好朋友。埃里克的父亲拥有一家精密仪器公司,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

  埃里克刚刚大学毕业以后,顺理成章到老爹公司里去帮忙,大概本来的人生轨迹就是从基层到boss(老板)。

  事情在风平浪静的一天发生了历史性转折。

  这天,小老板埃里克在湖上划船,划着划着就思考起了人生:我一直这么活着不行,我得做点自己的事业。那天之后,埃里克就投身了科研事业,他和同事一起做起了超分辨显微镜的研究。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研究项目缺乏资金,两人就去了另外一个实验室。”皮特说,后来他们两人利用别人的实验室、储藏室里的废弃用品,在边上一个小旅馆租了房间,就在里面搭建出了超分辨荧光显微镜,前后苦心研究一年时间,在《科学》上发文——这就是今年诺奖的研究成果。

  光头教授黑尔是个暖男

  钱报记者昨天看电视里的颁奖现场直播,诺奖组委会致电了黑尔教授。这通电话是比较少见的现场连线情形:电话那头,黑尔教授波澜不惊,记者请他谈谈科研工作,他就讲了5分钟。

  下面的记者大概也听得云里雾里,最后就问黑尔教授:“教授,您的声音听上去好平静,您是不是稳坐泰山预测到自己要得奖啦?”“哈哈,没有啦,我非常意外!”电话那头是怎么个情形呢?黑尔教授和我们一样,也在看直播,然后电话又很凑巧地响起来了,“好在我对Normark(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的声音很熟悉!他在这个时候给我打电话,我想想这奖跑不掉啦!”

  “别看黑尔跟我一样是个小光头,挺另类的,其实他为人却特别随和。”皮特说,黑尔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特别为他人着想。有一件事情印象很深,有一年在美国开学术会议的时候,黑尔教授迟到了一会,他到了以后,怕影响到别人,就没有坐到会务组给他安排的前排位置,而是和后面到场的所有参与者一样,一直站在后面人群中直到所有报告结束。

  为啥越来越不“化学”

  经常出现跨领域颁奖的化学奖,被网友誉为“诺贝尔理综奖”。昨天的化学奖一颁奖,大家又热闹了:“这项成果的化学成分在哪里?”

  还真是这么回事!

  昨天钱报记者在请专家解读的时候,从化学系找到物理系,从物理系找到生物系,最后找到光电专业,才找到相关领域的研究者。

  换作老底子的时候,不同领域科学家之间基本上彼此不相干。《万物简史》中有这么个故事,物理学家特别瞧不起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当伟大的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研究先驱者之一)的妻子离他而去,嫁了个化学家的时候,他吃惊得无法置信,对朋友卢瑟福(新西兰出生的物理学家,被誉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说,她要是嫁个斗牛士我倒还能理解,可是嫁个化学家啊……

  但诺奖委员会显然不是这么认为的,首先在1908年,物理狂人卢瑟福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而在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的105次奖项中,有42%的研究成果,属于物理、生物、农学领域。

  “我们现在看到的成果好像更多地运用在生物、物理领域,但是这些研究,首先是建立在了解、利用化学物质的基础上,所以把奖项归到化学奖,也是合理的。”皮特说。

  所以,在解读今年的奖项时,诺奖组委会的科学家就说了:“生物正在转向化学,化学正在变成生物。”也就是告诉您:可别拿物理、生物不当化学!

  诺贝尔的精彩

  超分辨显微技术

  看到显微镜下

  更小的世界

  昨天晚上,皮特教授为钱报记者解读了三位化学奖得主的科研成果。

  “其实,今年获奖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用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结果异曲同工,都发明了超分辨显微技术。”皮特说,黑尔在2000年发明的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技术,利用先后两束形状不同的激光,一束长得像窝窝头形状,第二束像甜甜圈,套在“窝窝头”上,成功“切割”出了头上尖尖的部分。这个区域,是个纳米级别的微微小的区域。然后黑尔的显微镜能够这么一纳米、一纳米地扫描样本,并产生图像,分辨率比之前仪器看到的图像大大提高。他的技术,更适合用于精密加工的工业领域。

  而埃里克教授和威廉教授各自独立做出的成就,方法类似。这种技术关键在于,可以打开和关闭单个分子的荧光。科学家们对同一区域多次成像,每次只让几个零散的分子发出荧光。然后就做个连连看的工作,通过对这些图像进行叠加,得到了一幅纳米级分辨率的超级稠密图像。

  2006年,埃里克首次将这种技术投入了实际运用。由于这种技术不受激光、射线等影响,它就能够用在活体生物细胞的观察上。

  “它将成为医学界的一大福音。”皮特说,比如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是人体细胞内部分子的运作,或者说蛋白质的细微变化导致的,但是因为这些物质实在太小,人们无法知道它们的具体活动规律和变化。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解读奖项的诺奖组委会科学家就拔了一根自己的头发,向大家解释:头发一般有0.1毫米的直径,人肉眼已经基本没法看出来了,那么细胞里的分子有多大呢?头发直径的1/2000,30~50纳米,更不要说只有5~10纳米的蛋白质了。而在1873年,显微镜学者恩斯特·阿贝,就已经给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分辨率规定了一个物理极限:它不可能突破0.2微米。

  今年获奖的两项研究正是绕开“阿贝原则”,从理论上突破此前“尺寸小到无法研究”的极限,并催生了纳米显微镜。在他们的纳米显微学领域中,科学家使活细胞中不同分子的运动清晰可见,他们能够看到脑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是如何形成的,他们能够观察到与帕金森氏症、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蛋白聚集过程,他们也能够在受精卵分裂形成胚胎时追踪不同的蛋白质。

原标题: 诺奖获奖者是我好朋友:一个是富二代一个是暖男

标签: 诺贝尔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赵静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