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现在这么美好的生活。同学们一定要牢记历史……”9月28日,天台县瓦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领导小组负责人林陈林站在贴有“告全县民众书——抗日动员大会遗址”字样的墙壁前,扶着老花眼镜,为欢岙小学6年级学生讲述历史。
为了在瓦窑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建设革命纪念馆,身为烈士遗孤的林陈林和几位烈士后代一起,奔波30多年,终于让那段渐被遗忘的革命史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自8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后,瓦窑就更加热闹了。每当看到来自全县各地的干部职工、学生,甚至是湖北、贵州、江苏等地团队前来缅怀先烈,今年68岁的林陈林备感欣慰。
追问身世,追出一段革命史
小时候,老林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一直没有告诉老林他父辈的情况。11岁时,奶奶去世,老林成了孤儿。他先是被一个好心的村民领养,后来回到堂叔的身边。
那时,经常有调皮的小朋友骂老林是没爹娘的孩子,老林因此感到抬不起头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老林得知父亲当年是搞地下工作的。他更加迫切地追寻父亲当年走过的路。
1966年,老林找到爷爷的战友周炳文。病床上的周炳文说:“你爷爷叫林永闹,是共产党员,你父亲叫林季田,他们都是为穷人打天下的,他们都是为革命牺牲的。”甚至还没有听完周炳文的话,老林就已泪流满面,多少的委屈尽在不言中。
“革命年代,像爷爷、父亲那样默默无闻的烈士不知道有多少。”从那时起,老林决定给这些革命先辈建一个“家”,让他们能在家乡安息,得到人们的尊重。
整理史料,整出一段鱼水情
当过工匠、做过生意,老林吃的苦并不少。到了1981年,他的日子稍微好过了些,他觉得是时候了。
老林找到5位烈士的后代,约定每人出资360元作启动资金。当时一二百元可在县城买一间地基,奔着共同的信念,大家勒紧了腰带。他们凭借1000多元钱,开始广泛征集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
瓦窑所在的欢岙老区相对偏僻,当时还没有通车,老林他们外出基本上靠步行,鞋走破了一双又一双。老林说:“我爸为革命死都不怕,吃这么点苦算什么?”凭着坚强的意志,欢岙瓦窑革命史料日趋丰满。
一次,老林听说有个叫周宇康的宁波籍烈士在解放天台城时重伤,牺牲后被埋葬在石梁镇外湖村,他便只身赶去寻找。直到第三年,他才在村民的帮助下在半山腰找到。老林心酸地说:“土堆前有几块石头,再过几年,坟就无法辩认了。”村民们帮忙把烈士遗骸移到了瓦窑安葬。
老林一帮人的事迹传出后,乡亲们被感动了,不断有热心人加入进来,并送来革命烈士用过的服装、扁担、大刀、枪支等遗物。
唱响瓦窑,唱出一段主旋律
1928年,中共天台县委在欢岙瓦窑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发起武装斗争。据县党史办的有关资料,老林的祖父林永闹曾任浙南红十三军游击队第一大队队长、桐柏暴动副指挥,参加了一系列武装斗争。
当年会议的旧址,起初被改造为文物陈列室,现为会议复原陈列展出。
重建旧址,资金是最大的瓶颈。老林家的条件非常一般,无法承担大额的建设支出。为了筹资,老林跑部门要支持,进企业拉赞助,就这样燕子衔泥筑巢一般,旧址的规模一天天扩大。
烈士墓建起来了,安葬的烈士已有80多位;文物陈列室建起来了,里面有诸如红十三军游击大队大印等珍贵文物;革命烈士纪念碑建起来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高高耸立……2012年,欢岙瓦窑会议旧址被命名为“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1年,老林又谋划筹建新纪念馆。他说:“这里是天台革命摇篮,建设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他约上8名革命后代,每人垫资5万元,项目开工了。在县党史办等有关单位和爱心企业的支持下,眼下联体建筑已落成,并已摆放了部分文物。
从毛头小子到古稀之年,老人为建设烈士家园忙活了大半辈子。老林已记不清为来宾做了多少场义务讲解。讲解时,老林慷慨激昂。“1945年,日军一支小分队流窜到天台,赤卫队和群众在欢岙路口用自制的土炮击退敌人。大家面前的火炮和日本军刀就是当年赤卫队收缴的。”
原标题: 林陈林执著三十载建设革命纪念馆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