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一周年的日子。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是中国步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一块试验田,既肩负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任务,同时也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这也是需要我们在一年之际予以总结的。
上海自贸区的改革试验,意义不在于一时一地,而是浓缩了中国与世界、政府和市场、发展与开放等多重关系的改革。新一轮改革中的重大、前沿问题,几乎都能通过自贸区的试验得到解答,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自贸区的探索,当然首先是关于自由贸易的问题,但实质依然是如何更好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
“负面清单”制度,便是其中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标志着政府职能的重要转变。其实质,在于政府少管,市场多管。负面清单越长,政府权力越大;负面清单越短,政府权力越少。而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市场的有效运行,把负面清单变得越来越短。这一改革是自贸区总体方案中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改革措施,今年7月又颁布了2014年修订版。通过改革,自贸区实现了对外商投资准入从“审批制”的正面清单管理模式,向“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转变。
对于政府管理而言,禁止做什么比允许做什么更难。负面清单也是责任清单,意味着政府要对管理的事务了如指掌,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率。上海自贸区一年来的改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的重要性。今年3月,自贸试验区开始实行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制度,并探索开展事前诚信承诺、事中评估分类、事后联动奖惩的信用管理模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在海关监管模式改革上,实施了“先进区、后报关”“即时进出、集中申报”和区内自行运输等措施,将改革推进了一大步。
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政策框架已基本形成。“一行三会”先后出台了51条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意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得到了加强。黄金、证券、期货交易等金融要素市场已经或计划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区内企业境外投资流程大幅简化。另外,在扩大市场开放方面,总体方案提出的在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文化和社会6个领域扩大开放的23项措施已全部落实,今年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新31条”措施,涉及服务、制造、采矿、建筑等行业。
上海自贸区的实验是“改革的高地”而非“政策的洼地”。一年来的实践说明,打造“改革高地”,重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创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未来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时,固然要兼顾国内各地区发展的复杂性,但总体而言,“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自贸区试验得以推行的基本原则。这也将是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抓手。
原标题: 自贸区试验,改革高地再出发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