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各地重点高校招生政策向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倾斜。海南一贫困县老师称,越来越多县城领导不再送子女到省城读书,而是送往贫困县高中就读,与农村孩子争夺政策照顾机会。
重点高校招生政策向贫困地区的学生倾斜,意在改变“寒门难出贵子”的阶层板结现象,促进教育公平。此项改革固然广受社会好评,但就现阶段而言,其导向价值更大于实际价值,也就是说重在传递和释放一种公平信号,而非立竿见影拉平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均衡。如今年参与“贫困专项计划”的学生从去年3万名增至今年5万名,看上去不少,实际分到各贫困县,可能也就是几个名额而已。
然而就是如此稀缺的教育资源,还要被“官二代”们侵占,想想都让人怒不可遏。这种“鸠占鹊巢”的现象,其掠夺的不仅仅是可量化的现实利益,更是贫困地区学生无法量化的未来和足以改变一生的命运。而且,它极有可能给“高招扶贫”带来改革阻力,进而消解改革善意。
高考加分政策盛行之时,一些官员千方百计地把孩子送到省城读书。如今,高考加分已大幅削减,所剩不多的加分项目也受到严格监管,于是有人把目光盯上了“高招扶贫”。这让人不禁担心:高招扶贫会否重蹈高考加分的覆辙?
这种担心绝非杞人忧天。事实上,高考加分政策虽已得到整饬,但导致其变异的土壤依然肥沃。高考加分何以沦为权贵的“盛宴”?根本上就在于权力的长袖善舞和无孔不入。高招扶贫政策其实面临着同样的危险,甚至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贫困地区对权力的监督相对较弱,权力的行使和运行也更多地依赖人情关系和人脉基础。如此现实下,一个贫困县的官员要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改迁子女的户口,其实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同时,当下的高招扶贫政策本身也不尽完善,有着诸多漏洞。比如在操作模式上,高校将招生名额分配给各省,相应贫困县报考学生汇总后根据考分高低进行录取。表面上很公平也很有效率,但由于事前缺少公示环节,事后又无针对性的监督和反馈机制,高招扶贫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完全掌握在相关部门手中,而一旦相关信息被官方垄断,就很容易导致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这一点,已经在高考加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难保不在高招扶贫上重演。
原标题: 谨防“高招扶贫”重蹈“高考加分”覆辙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