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百姓故事宣讲团“五水共治”宣讲工作综述
“两根长短不一的竹竿网兜,一只盛放垃圾用的袋子,这是东塍镇岭根村86岁老人王义耕不离手的‘宝贝儿’。”……此为台州市“五水共治”百姓故事宣讲团在路桥区金清镇下梁村文化礼堂宣讲的一个场景。
为进一步提高市民对“五水共治”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今年4月,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和市五水共治办成立“一切为了群众·五水共治”台州市百姓故事宣讲团,开展群众自我教育,弘扬核心价值观,目前已在9个县(市、区)巡回宣讲30多场次,直接受众2万多人次,间接受众10万多人次。
组建“草根式”宣讲队伍
“‘五水共治’定目标,治污工程最重要,消灭臭河垃圾河——干劲高……”
夏日傍晚,仙居县白塔镇下崔中宅村头空地上,村民们一边纳凉,一边兴致盎然地观看村草根宣讲队用方言表演的三句半《“五水共治”老真好》等节目。
在仙居,当地20个乡镇(街道)、418个行政村,都活跃着这样的“草根讲师”。“在宣讲中,我们创新形式,确保宣讲内容生动鲜活。”仙居县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吴华安介绍。“草根讲师”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依据不同对象,灵活采取宣讲方式,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做好“五水共治”宣讲,组建一支精干宣讲队伍很关键。市级相关部门在市、县、乡三级宣讲师资库基础上,广泛以吸收“百姓”身份的宣讲员,组建市“一切为了群众·五水共治”百姓故事宣讲团,目前已有成员96名。针对基层宣讲员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跟团老师从宣讲前、中、后进行全过程把关指导,不断提升宣讲员的宣讲水平。
市委讲师团办公室负责人说,从9个县(市、区)选拔来自基层一线的宣讲团成员,就是希望通过“百姓讲、讲百姓、百姓听”,引导百姓关注“五水共治”。
创新“多样化”宣讲方式
黄岩区乡村文化大使郑英俊、何佩玲自编自导自演的白搭对手戏《儿女亲家讲治水》,让群众在开怀大笑的同时,树立了大家保护水源的责任感;《张老汉让道》,讲清了治水利于环境、事关市民切身利益的道理……
宣讲故事创作,只有融入群众,才能引起群众情感的共鸣,达到宣传的效果。市里为此专门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帮群众提炼生活故事、进行自我创作,先后涌现出《石羊溪的故事》、《石头记》、《梦回水乡》等一批优秀宣讲故事作品。
好作品,还得通过好载体进行演绎。百姓故事宣讲团积极创新宣讲载体,通过采用微故事、微电影,以及白搭、小品、三句半、快板、鼓词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使“五水共治”得到形象化解读、通俗化表达、大众化传播。在每场巡回宣讲开始前,工作人员向老百姓发放主题宣讲相关的知识小册子。每场巡回宣讲除了面对面单向宣讲外,还开展有奖知识问答活动,内容涵盖“五水共治”政策知识,激发听众参与互动。在椒江区海门街道岭南社区“五水共治”宣讲现场,小朋友们踊跃抢答。
激发群众支持参与积极性
“佛宗道源天台城,全民动员治水忙。清澈水儿要保护,‘五水共治’家家晓。”伴随婉转动人的黄梅戏曲调,7月29日,市“一切为了群众·五水共治”百姓故事宣讲团在天台县赤城街道坑边村精彩上演。
“我们街道这么多村居,宣讲团就来了我们这里,这说明我们的工作上级很重视!”坑边村支部书记丁再火说。
宣讲团始终将百姓作为第一演员、第一听众,坚持主题贴近百姓、故事素材源于百姓、传播渠道依靠百姓,坚持教育主体是百姓、教育客体也是百姓,提供故事是百姓,评定故事也是百姓,充分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讲述老百姓身边的事,就真实感人。”宣讲团成员、临海市农办工作人员李剑勇说。
在临海尤溪镇,通过宣讲,当地39个行政村都以户为单位开展了“五水共治”。“全村每户都参加,这样的场面我还是在生产队时看到过,几十年没见了!”大左村近70岁的林老汉激动地说。
“以前我们吃完早餐,垃圾都随手扔河里的,后来街道经常过来宣传‘五水共治’,现在我们不仅自己不扔了,看到垃圾浮到岸边我们也会顺手捞起来。”浙江德东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杨寅明说。
原标题: 讲述治水好故事 弘扬核心价值观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