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贷款公司)平台有一部分沉淀资金会在月末、季末时以协议存款的方式在银行账上“趴”几天,收益归P2P平台。此外,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也是这些沉淀资金的去处。
“上述做法就是挪用资金。这就是为什么监管层、P2P平台联盟都希望推出银行托管制度,实行以个人银行账户为主的小账户、分账户管理。只要P2P平台能随时动用平台沉淀资金,道德风险就很难规避。”某互联网金融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银行上演冲存款大战
北京投资者小李最近遇到郁闷事:为尝试P2P理财,他选择了一家上线一年左右看似非常正规的P2P平台,可是过了近半个月才发现,投入的几万元并没有找到“主人”,更没有产生收益,最后几经申诉,该平台象征性地给予小李一点补偿。
“他们告诉我是由于系统原因,没有帮我匹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那么我充值进去的钱是放在哪儿了?他们给我的补偿是哪儿来的?如果不申诉,这钱是不是就白白放在账户上十多天了?我想我的情况绝对不是个例。”此事随后就不了了之,但是小李心里依旧觉得很纳闷。
那么,P2P平台沉淀的资金到底去哪儿了?
华南地区一家P2P平台相关负责人李军(化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随着P2P行业资金规模的迅速膨胀,某些通行的做法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现在的经济环境没有那么好,好的小微企业项目其实不那么好找,可是想投资理财的人却不减反增,钱肯定需要一个去处的。”李军透露,最近一段时间,每逢月末、季末,P2P平台资金经过一番“操作”后,给银行“冲时点”已经不算是秘密,而且资金规模越大的平台,议价能力越强。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存款减少1.98万亿元,同比多减1.73万亿元。央行称,初步估计,7月银行理财等资产管理产品分流存款约1.6万亿元。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分析7月份存款减少的原因时表示,“近期由于理财、基于互联网的货币市场基金等快速发展,企业、居民存款与金融机构存款之间在季末季初转换更加频繁,进一步加大了一般存款的季节性时点波动。”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走访多地发现,存款增速缓慢、资金成本上升等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均存在,东部地区尤为明显。
某国有大行人士向记者透露,“今年以来,银行活期存款流失、存款成本上升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大中小银行都面临这个问题,每逢时点考核大家都免不了一顿‘苦战’。不过,我们大行相对严一些,有些股份制银行的基层客户经理权限就很大,‘冲时点’的时候给千分之五不罕见。”
P2P“挟资金以令诸侯”
“你们不知道啊。大的P2P平台和银行都有合作。月末了,我们也会存上亿元到银行,主要是股份制银行。”一家总部在上海的P2P平台人士和中国证券报记者闲聊时透露。一个月后,记者再就这个问题追问该人士时,他却矢口否认。
“任何一家P2P公司、银行都不会告诉你他们在做这样的事。因为对P2P公司而言,这是挪用资金;对银行而言这是高息揽储,都是禁止的。但这在业内是‘潜规则’,我知道业内肯定有公司这么做,而且只要是资金归集到P2P平台的,都有这样操作的空间。”某P2P平台负责人说。
多盈金融总裁方瑞典介绍,P2P平台的沉淀资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P2P平台的自有资金,如风险准备金等。另一种是短期沉淀资金,如从借贷标的开始募集到结束转给融资方之前,会有几天的时间;融资方还款后到这笔资金归还给投资者也需要1—2天的时间,这段时间短期资金就沉淀在P2P平台账上。
如果规模足够大,银行考核时点给的利率又足够高,这部分沉淀资金就会以协议存款、大额存单等方式放在银行账上几天,收益率自然远远超过活期存款。虽然难以掌握这种做法确切的数据,但规模越大的P2P公司这样做的动力越足。
“目前我了解的情况是,华南地区的银行一般可以给到每天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主要还是看资金量的大小。当然,‘冲时点’也就那么几天。”李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而沉淀资金收益归P2P平台,是基于以下的逻辑:投资者把钱划到P2P账上之后就开始“收到”预期收益率了。但实际上,投资者应该在融资方收到钱之后才能得到利息。也就是说,P2P平台先行垫付了这部分利息。所以,沉淀资金的投资收益应归P2P平台。
但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监管层面,账户资金沉淀问题仍是模糊地带和敏感话题。这部分资金产生的收益究竟该归哪方也无定论。
“和卷款跑路比起来,把沉淀资金用于理财,不是大问题。”某P2P平台工作人员坦言,只要有沉淀资金,就涉嫌进行“资金池”操作,就有集资的嫌疑,是监管部门划定的不能踩的“红线”。但既然监管规则没有公布,那么这个“红线”实际上并不存在。因此沉淀资金用于投资“不是什么大事”。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上半年P2P网贷交易规模为818.37亿元,规模是去年全年的77.35%。但今年以来已经有55家平台倒闭,仅6月份就有10家平台陷入危机。
实际上,网贷资金挪作他用和卷款跑路所反映的共性问题,是P2P平台资金的掌握权完全在P2P平台手中,且不受监管。
P2P欲分散风险
不少P2P公司正在或准备与保险公司接洽,商讨如何利用保险机制给投资者资金提供保障。一来规避平台“跑路”的风险,二来给投资者的收益提供保障。
但方瑞典认为,除了保险费蚕食投资者收益的问题之外,保险可能并不能完全解决P2P平台担保的问题,反倒会让通过P2P融资的行为更加复杂,投资者更难辨识把钱放到P2P平台所面临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投资者是看不到P2P平台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保险合同的,也就不会知道自己的哪些权益是被保险的,哪些不保,风险究竟有多大。只有到出事了,自己的钱拿不回来了,他才可能知道自己的哪些权益是不被保护的,但为时已晚。”方瑞典说,同时,让投资者清晰知道借贷项目的风险已经不容易,现在又要增加对保险条款的解读,“这是对投资者的要求可能太高了”。
网贷平台信而富创始人、CEO王征宇也认为,保险恐怕不是解决P2P公司所面临的信用风险的好工具。在信贷领域,担保和保险可以提高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交易效率低下的问题,也可以作为风险转移的工具。如果信贷风险在平台上已经可以通过小额、分散的方式,通过逾期概率来统计,那么担保、保险的风险转移作用反而会增加交易成本,因为担保、保险的成本一定会超过风险本身的损失。
假如一家P2P公司的不良贷款率是2%,P2P公司想要把这部分不良的风险让保险公司承担,那么保险公司的费率肯定要在2%以上。也就是说,P2P公司想要转让2%的风险就要花高于2%的成本。
“事实上,通过小额、分散的投资原则,实际上比担保、保险更有效,因为成本更低。举例来说,银行信用卡业务从来没有听说过与担保、保险机构合作转移借款人信用风险的,除非额度大、贷款集中度高。”王征宇说,“在小额、分散的P2P业务环节中,担保和保险的概念,更多地还是一种市场营销的考虑,如果监管机构要求将所谓信用保险的条款详细公开披露,普通投资人恐怕就知道P2P网贷投资的风险不适合通过担保或者保险来化解。”
资金托管机制亟待完善
一位不愿具名的P2P机构人士表示,尽管相关部门反复重申P2P平台不得吸收持有他人资金、不得建立资金池、不得为投资人进行担保、不得对借款进行收益和保证承诺等,但是在高额的利润诱惑下,一些不正规的、小型的P2P平台仍旧不惜铤而走险。“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伪造虚假项目、虚假标的,只要到期本息能到账,这种操作方式真的很难被投资者发觉。”上述P2P机构人士透露。
一边是银行存款快速流失,另一边却是P2P通过违规操作“挟资金以令诸侯”。专家和业内分析人士认为,P2P平台与银行这种“诡异”的合作,之所以能持续,根源还在于监管体系缺位及不完善的资金托管机制。
为了保障投资人的资金安全,提升行业的规范化运营水平,多家规模较大的P2P平台倡导P2P平台应实现清结算分离。所谓清结算分离,是指P2P平台与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或银行机构分工合作,将网络信贷在线交易过程汇总的业务信息流和资金流分离处理的机制和流程。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P2P资金托管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托管业务,另外一种是通过银行托管,其中以第一种托管方式占绝大多数。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坦言,目前通过银行进行资金托管的模式大都是保证金托管,资金全面托管的几乎没有。“没有哪个银行敢轻易给P2P平台‘背书’,因为出了风险没办法兜底。而且与基金公司等不一样,P2P平台账户信息披露时间不固定,资金去向何处、是否项目专用,银行无法把控和识别。”
信而富CEO王征宇坦言,要解决资金挪用问题,就必须建立投资者个人的资金托管账户,也就是俗称的“小账户”体系。这类似于证券交易过程中的第三方存管账户,并且需要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资金流向进行事后监督,向投资者定期公开披露数据和债权的真实性。
原标题: 银行冲存款花样翻新 P2P挪资“输血”折射托管漏洞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