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文化 正文
孙明辉:天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望者
2014年08月24日 来源: 台州晚报 记者 陈剑

  天台的孙明辉能写会摄,2005年,他被县里抽调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负责“干漆夹苎技艺”项目申报文字的撰写,该项目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榜上有名。

  2007年,孙明辉成了一名非遗保护中心的专职人员。他的论文在第二届中国非遗保护论坛征文、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读书征文中均获一等奖。

  他不仅在非遗保护上屡屡建树,而且还与人出版了《永远的天台乌药》一书,撰写了长篇报告文学《善行大道:陈逢干的慈善之路》,还与闲云参与编写《台州古村落》。

  最近,他计划推出非遗散文集《天台记忆》。

  非遗散文集呼之欲出

  “我们天台,三国时立县,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儒、释、道文化都在这里交融撞击,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天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的2项,省级的13项,台州市级的40项,县级的105项。我从2005年开始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天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员。”提起天台“非遗”名录,天台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孙明辉如数家珍。

  他既感到自豪,又觉得任重道远。在做非遗保护工作的同时,孙明辉以天台非遗题材创作散文,积有近30篇,在适当的时候结集出版,书名也想好了,叫《天台记忆》。

  情系“天台词调”和“皇都南拳”

  谈起孙明辉与非遗的“情事”,先拣“天台词调”说起——

  今年大年初一的傍晚,孙明辉驱车10公里,去了亭头村,去观看该村村民表演的天台词调,这项演出在该村中断了31年。

  “这是我们天台的一项独特的戏剧剧种,早在民国年间就在天台流行,解放前夕,天台城乡的词调剧团有30多家,它唱腔高亢激昂,与天台人豪爽的性格相近。因此,深受天台人的欢迎。在历经“文革”的禁演,上世纪70年代末重又恢复,可是在1983年后,天台词调就停演了。”孙明辉说。

  天台词调艺人主要在三合镇的亭头村、坦头镇的榧树村。去年,亭头村的一位养猪专业户,叫张士潮,他卖了猪,凑6万元,还四处张罗,组织人员,竟然恢复了词调剧团。不久前,他们带了一出《渭水访贤》,参加了“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展演,村里派出了三十多人的演出队伍,集中了几代词调艺人,其中第一代的张贤湖都已经82岁高龄了。

  “对于这些坚守和热爱民间戏剧的村里人,我十分的敬佩。为此,我写了《亭头词调,一个乡村的戏剧梦》。”孙明辉说。

  再来说说“皇都南拳”——

  皇都,是天台白鹤镇一个村,该村有一项古老的拳术,叫“皇都南拳”,2007年该村的皇都南拳在台州市基层俱乐部优秀团队展演荣获金奖,并参加县农民文化节闭幕式演出。

  “感动我的并不是拳本身,而是村里老老少少参与的气势,对这一文化遗产的热爱,为了将皇都南拳申报省级非遗名录,我去了该村,与这个村打拳的拳师成了朋友。”他说。

  皇都南拳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遗名录,孙明辉将该村传承的事写就了《皇都遗风》,文章获第三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报道“好文章”奖,值得自豪的是,皇都村的村民们许多人都认识他。

  “前年,皇都村搞晚会,我没时间去,我们局里的同事去了,同事回来就对我说,皇都村人见着就问,孙老师怎么没来?”可见村民不忘这位“功臣”。

孙明辉参与编著的《台州古村落》

  被评为省级非遗先进个人

  孙明辉认为,非遗工作离不开各乡镇(街道)文化员的共同努力。

  “他们除了做群众文化工作,还要兼做其它工作,比较辛苦,他们有什么事也经常打电话来,都要叫我‘孙老师’,我们成了十分信赖的朋友,他们在基层,经常会向我提供非遗线索,我如果到下面去,他们也是会挤出时间陪我走访非遗传承人。”

  天台也有几位热衷于天台传统文化的老人,如陈舟宝老师,他能写会拍,写了许多老手艺的文章,孙明辉邀请他参与《天台非遗丛书——天台手工技艺》一书的编写,并专门联系传承人,与他面对面的交流,目前书稿已经完成。

  这几年,天台县也举办了数次重大的非遗展示活动,如2011年天台县非遗民间艺术展演、2012年国际济公文化旅游节民间艺术大巡游,2013年的斗蟋蟀大赛,2014年的浙江省“美丽非遗赶大集”暨天台县元宵节非遗踩街活动等。

  孙明辉被评为“浙江省非遗普查工作先进个人”,被授予“浙江省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先进个人”。

  为慈善家陈逢干作传

  2006年,《永远的天台》是孙明辉与陈邦杰、汪林合著的一本书。也是孙的第一本书。

  2008年春天,县人大常委会的朱主任对我说,“你去写写陈逢干吧,连续几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慈善家’,事迹很感人。在此之前,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过他的事迹,我答应下来。”

  2009年的盛夏,孙明辉去了宁夏,白天去采访,晚上与陈逢干交淡。在银川、石嘴山、青铜峡走访了陈逢干的创业之地,采访了一些与陈逢干工作上有过交往的领导,以及一些老师、大学生……,感受颇深,他心情也很激动。

  回来之后,他特地躲在一个寺院里,静下心来整理采访笔记,想着该怎样下笔。

  “我迟迟下不了笔的原因,是没搞清主人公陈逢干的慈善动机?这位农民出身的企业家,他的慈善之源在那里?

  有一次,在与陈逢干交谈时,陈说了小时候的一件事,陈说,从小就想着做慈善,做慈善是他小时候的梦想。才使得孙明辉豁然开朗。他的慈善之心,不是后天某种的触及而产生,而是渗透到他血脉之中的一种东西。

  “《善行大道:陈逢干的慈善之路》出版后,在宁夏、新疆等都有发行。陈逢干的儿子对我说,在他父亲的这么多宣传文章中,这本书是写得最真实、最恰如其分。天台一家公司的副总对我说,他看这本书,感动得流泪了。我知道,他的流泪多数是被陈逢干的事迹所打动。”孙明辉说。

  什么是文化人?他心头有杆秤

  近年,应台州市档案局的邀请,孙明辉和闲云参与编写《台州古村落》一书,此书出版后好评如潮,被列入“浙江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

  “我是天台作家协会的副主席、天台山文化研究会会员、天台政协文史委委员,平时,除了写些散文,也写些天台山文化研究的论文。”孙明辉说。

  他告诉记者,这些年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做一些与天台山历史文化相关的事,如为《天台山》画册撰写文字,帮寺院道观整理一些资料,为县里重大文艺晚会撰写串词、为“天台山佛道音乐会”写解说词等;2012年任电视片《天台问道》解说词的撰写,2013年任《济公》电视片解说词的撰写,并参与县政协主编的《日本高僧西游记》一书的编写工作。

  “近期,我们在做一本《天台山寺观记》(暂名)的书,这一选题,是前年我们县档案局定下的。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孙明辉乐于做推广天台山文化的一件件事。

  对于“文化人”的定义,他心头自有一杆秤。

  “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文化人’,我并不否认。不要以为文化人,就是那种学问很高深的人,其实只要在做文化、传承文化、保护文化,或是内心崇敬或热爱文化的人,都可称得上‘文化人’。”

原标题: 孙明辉:天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望者

标签: 天台 文化遗产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金子琳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