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2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台秀
金清大桥的三种古味
2019年11月10日 来源: 台州晚报


  金清大桥,前不久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桥位于温岭市新河披云山南麓,因此山过去有一座净应寺,桥在寺前,故又称寺前桥。该桥造型独特,保存完整,在台州内河石拱桥中首屈一指。

桥史古话

  寺前桥在明《嘉靖太平县志》已有记载,但仅记其方位,建年等情况无考。据悉,金清港在未建桥前,人们要涉水过河,南北桥亭上的“人无病涉”、“水不扬波”两方匾额,就是最好的佐证。据知县李汝麟《重建金清桥记》称,寺前桥最初是以浮桥往来两岸。 此桥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年代的当地官府、绅士等的竭力募捐下,几圮几修,直到嘉庆初年,又经蔡翔翰、蔡友多、陈见山诸乡贤重募捐造,改平桥为石拱桥(圆洞桥),才得以历久不坏。现在所见的五洞桥,即是当年修建的模样。

  据清《嘉庆太平县志》载,寺前桥“海口锁钥,往来冲要,通县之桥,以此为巨”。此桥是当时浙东沿海一带的大型五孔券桥,也是温岭历史上最长最美最重要的桥梁。大桥所跨之金清港,是台州内河运输的中心枢纽,又是温岭重要的海运的吞吐口。大桥船只往来频繁,“新河所,所四门,门门走马;寺前桥,桥五洞,洞洞行船。”即是昔日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随着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和附近披云大桥建成通车,寺前桥往昔繁华不再,渐渐丧失其交通枢纽的地位。

桥饰古韵

  寺前桥长64米,宽4.6米,高12米,如长虹卧波,气势恢宏。中拱最高最宽,净跨10.01米,两旁依次渐低渐窄。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墩由条石错缝叠砌,从远处遥望,那四个桥墩,若“倒金字塔”尖,与桥下的碧波交相辉映,妙不可言。该桥虽历经两百余年沧桑,但雕饰宛然,坚固如初,在桥梁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是温岭历史文化悠久的见证。

  大桥南北各有一座木石结构的桥亭,方形,四角攒尖,灵秀而端庄。两亭各悬一方匾额,匾额书法雕刻精美,亭柱上的浮雕人物,栩栩如生。桥的北侧有座观音堂,更显其珍贵之处。桥面铺砌匠心别具,每个拱顶的桥面是平台,平台之间有10级石阶呈斜面相联,纵观整座桥身呈曲折状,错落有致。拱顶平台有浮雕图案,其中心平台雕有莲花水禽;次拱平台雕着花鸟,形态逼真生动。桥的两侧建有石桥栏,桥栏板上各类花卉鸟兽浮雕图案,无不精雕细刻,引人入胜。桥栏间每侧有28根望柱,柱头为圆形,上面雕着狮子、莲蓬、仰覆莲,流畅自如,别有韵味。大桥两端各置抱鼓石,古色古香,富有韵律感。徜徉该桥,古风神韵扑面而来,那莲蓬迎风,荷叶灵动。鸟语花香的意景,让人陶醉,人在桥上走,似在画中行。

  寺前桥虽然是官式桥梁结构为主,但局部采用地方传统民间工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石券桥风格。可谓巧夺天工。令人神往。清代诗人裴灿英《寺前桥》诗曰:不识前朝寺,当前耸一桥。崚嶒排雁齿,掩映亘虹腰。云影明还灭,潮声暮复朝。不教人病涉,无箸此超超。

桥联古典

  寺前桥楹联的解读,诗家曾开过讲座,尚略记一二。

  寺前桥桥墩两侧,原先有七副对联,加上南北桥亭的共八副,更显此桥的文化品位。因年代久远和风雨的侵蚀,目前能辨认的只有四副。除桥亭那副因原迹无存,用电脑字刻成装在原位外,其他三副均抄录在两旁桥亭石柱上。这几副对联对仗工稳,平仄合律,用典恰当,可谓联中精品。

  南北桥亭上“人无病涉”、“水不扬波”两方匾额,其实是一副对联。旧时因无桥,人们只能涉水过河,过河时,自然会扬起波浪。此联的意思是桥造好后,不再涉水过河,至于水扬不扬波,已与人们无关了。据史载,此联系天台书法家梅人鉴所作。

  北桥亭有一联:虹悬不没青云志,慈驾还成白水文。这是一副用典之联。上联是说如长虹悬于江上的大桥,虹影虽被江水淹没,但无法淹没其青云之志。青云志,即是身居高位平步青云的远大志向。史记范睢传载,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或是人站立桥头,俯视江中翻滚的云涛,因而生发青云之想。下联说的慈驾,当指北端桥堍头观音堂的观音大士。“白水”,诗篇名。据《烈女传》载,齐桓公使管仲迎宁戚,宁戚曰:“浩浩于白水”,管仲不知所谓,其妾婧笑称,古有白水之诗:“浩浩白水,倏倏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我将焉如。”宁戚欲做官得仕于国家也。这里说的是观音菩萨保佑你完成白水文的志向,含有激励上进的意思。

  大桥南桥亭对联是:丈夫壮志传题柱,妇幼佳辞问读碑。此联用了两个典故。据“成都记”载: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上京赴考,路过升仙桥时挥毫题柱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在古代,只有高官才可乘坐高车驷马,可见司马相如的雄心壮志。以后,,他官拜武骑常侍及孝文园令,实现了他题柱的誓言。

  下联说的是东汉时期,上虞曹盯溺水而亡,尸体不见。其女曹娥,时年14岁,沿江号哭,遂亦投江死。数日后,曹娥抱父尸浮于江上。两百多年后,上虞县令度尚为曹娥立碑,颖川邯郸淳作诔辞。相传三国时期,曹操与杨修等走访蔡文姬,途中往观碑文,因天黑只能用手摸,但凭手感难以辨认,只有蔡文姬之父蔡邕能摸出来。乃是“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问这八字如何解读。杨修说:此乃一组字谜。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与丝拼起来,是个“绝”字。幼妇即少女,少与女拼起来成“妙”字。外孙为女儿之子,女与子合拼是个“好”字。 齑臼是受五辛杂味的药臼,受与辛拼起来,是“辞”的异体字“辤”。这“绝妙好辞”八个字,是赞美诔文写得好的意思。下联说的是曹操等人读碑的故事。

  北桥亭还有一联:碑接山前排六六,亭临江上影双双。联中之碑,是指纪念募捐建桥者的功德碑。历年来,为建桥募捐的名字共刻了十二块碑,排列成行,故称碑接山前排六六。下联说的是两个桥亭倒影江中,与蓝天白云随波晃动,时隐时现,妙趣横生,美不胜收。

标签: 大桥;下联;对联;温岭;桥墩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