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热点聚焦 正文
凌晨4点开始的神秘祭礼 三门传承七百余年
2016年12月21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胡昊 赵静
【摘要】 2016年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廿三,即是“冬至”。这个冬至日是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遗名录的第一个庆祝节气,“三门祭冬”也将在这一日以更庄重的姿态登场登场,拜天、祭祖、祝寿、老人宴等古老仪式将一一展现。

  祭品也是大有讲究,分五大档:五祀、五牲、五谷、五荤、五素等。上图为祭冬前几日村民们热火朝天准备祭品的场景。祭冬所需的祭品制作工艺独特,没有固定的专业制作艺人,均是杨家村群众目睹口传,能者为师,手把手的示范,代代传承下去。村民个个都能成为手工艺人,众人各显本领。

  67岁的杨天龙从四十岁开始做“五兽”和“五牲”以及“豆腐渣塔”,已经做了近30年了。他做的“五兽”与寻常不同,以九死还魂草为原材料。这种草生长在悬崖峭壁上,每年冬至前一个月,他就会去采集这种草,开始准备制作“五兽”。祭冬仪式过后,会分发给村民们,作为草药使用的同时,大家也都能沾沾福气。“九死还魂草”是一种多年生直立常绿草本蕨类植物,具有极其顽强的抗旱本领。“五牲”的制作也非常讲究:鸡做姜太公、猪肚做白象、猪肺做绵牛、猪蹄做龙头、羊肚做老虎。“豆腐渣塔”则是取“发”之寓意。

  冬至前一天,参加仪式的村民要前往大龙岭的高山龙潭,举行取水仪式。只有符合要求的人才有资格代表村民取水。乐喧喧、旗烈烈,大龙岭离杨氏家庙约1个多小时的脚程,来回要用去3个小时左右,这段取水的路也是展示虔诚之路,因此,不能借助任何交通工具。取水是三门杨家祭冬的一个重要仪式,龙潭水为长流水,寓意为族氏源远流长、子孙绵延不断。上图为祭冬取水仪仗队出发。

  瑞兽出行,沿街群众争相观看。

  终于抵达取水点。取来的龙潭水一般都会装在一个青花瓷坛里,送回杨氏家庙,以备翌日祭祀者净手、洒水之用。

  亭旁杨家祭冬取水仪仗队归来。

  【浙江新闻+】

  看点:一个最完整、最圆满的祭冬仪式

  在台州,不少地方都有冬至祭祖传统,但一般只是在冬至日当天烧几道菜,做冬至圆,摆上供桌,斟酒,上香,拜祭祖先。三门人说“冬至大如年”,在各乡镇聚族而居的村落之中,保存着在冬至节举行隆重而庄严的拜冬祭祖民俗活动,三门祭冬就是因此而流传下来的一整套复杂、庄严的仪式,体现的是三门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家族关系的重视。

  根据三门县志、宗族谱牒等记载,三门祭冬习俗距今已有700多年。其中,以亭旁镇杨家村、海游镇上坑村与健跳镇小莆村宗族,祭冬规模最大、程式最完整、传承最完好。整个仪式一般由取水、祭天、拜祖、祝寿戏、老人宴和与之伴生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组成。

  2014年12月,三门祭冬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11月30日,包括三门祭冬等在内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祭冬前后,杨氏族人齐聚杨家村,从准备工作到仪式结束,皆不遗余力,共同促进祭冬仪式圆满完成,而这种习俗,也俨然已成为宗族凝聚力的“活见证”。

  千人仪式

  亭旁镇杨家村全村4600余人,在外人士有1千余人,后天将有450多人回村祭冬,而350多名生活在三门20多个村庄的杨家族人也会参加本次祭冬仪式。这将会是一场上千人参加仪式!

  这意味什么?

  一代又一代的三门人,用痴心,用缘和德坚守700多年的“三门祭冬”,将会为更多人所关注,将会向更多的中国人甚至国际友人坦述一个关于传统的情怀!

  除了三门县的“三门祭冬”入选人类非遗名录,浙江还有衢州市柯城区的“九华立春祭”、遂昌县的“班春劝农”、杭州市拱墅区的“半山立夏节”也同时入选保护单位。

  浙江省“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座谈会暨省民俗文化促进会年会也将于12月22日在三门县召开。本届浙江省“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座谈会暨省民俗文化促进会年会”,以“守护自然节律,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共同探讨我省民俗类项目的保护传承路径,推进我省非遗保护事业发展。在座谈会上,四个项目保护地文化主管部门代表,针对二十四节气相关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交流发言。

原标题: 凌晨4点开始的神秘祭礼 三门传承七百余年

标签: 三门 祭礼 神秘 传承 仪式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