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路桥灰雕传承人之一的王立春,为了完成市博物馆灰雕展品预订任务——
对于老行当,难免会有一些行业会被岁月齿轮的碾磨,逐渐消失。传统技艺在传承上出现瓶颈,路桥的灰雕也概莫能外。如今当地两位名声在外的传承人,王立春和他的师兄洪荣富都过了古稀之年,而台州内以经营灰雕为生的人并不多见。本期的灰雕师傅,若作为一份职业,更像是手艺人对自己技艺心无旁骛的一份守候和坚持。
灰雕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2007年,路桥灰雕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位摄影爱好者张崇生的路桥灰雕摄影展让大众重新聚焦快要流逝的技艺。去年台州市博物馆向王立春预订了5样灰雕作为展品。“年纪大了,前几年还停做灰雕几年,但放不下对这份手艺的喜欢,只要有精力就会把弄几下。”老人告诉记者。
1
路桥灰雕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素色为主、独有的龙图纹
记者在路桥花鸟市场一家盆景小店寻到了王立春,店铺仓库一角是王立春进行灰雕的地方,同时也陈列了数十件他近年完成的灰雕作品。
据他介绍,从宋代开始,灰雕就多运用于建筑装饰,本地灰雕常出现在屋脊、栏墙或是门框等。曾有报道称灰雕是正在消失的屋顶艺术,在王立春众多作品中,多数也是用于装饰屋脊屋檐的飞檐翘角。现在随着建筑行业日新月异的变革,这古老技艺逐渐蒙上旧尘。现在,王立春是路桥为数不多的专业灰雕师傅。
王立春表示,除了路桥,闽粤两地亦是存在大量的灰雕作品,但彼此各具特色。“福建、广州灰雕常出现在庙宇、祠堂,以彩绘为主,而路桥灰雕多用于民居,比较朴实,普遍是素色。”
他同时补充,历朝禁止民用龙纹,但路桥灰雕却会出现许多龙形的灰雕,因此题材也相对更加丰富。
“这是因为台州自古靠海吃饭,龙王可以庇佑家业,有祈福作用。”他解释。
2
入行50多载
老手艺了然于胸
灰雕为何带着“灰”字,是因为它是用蜊灰作为主材料加工而成的雕塑。蜊灰由蛤蜊壳加工而成,旧时很好取材,然而王立春告诉记者,随着水泥开始被广泛使用,蜊灰也逐渐被取代,而20年前王立春制作灰雕的材料也同样换了“配方”。
“当然,比起水泥,蜊灰易干,不用等很久就可以进行雕刻,而且它粘性好,不会在干燥过程中出现裂痕的情况。”王立春表示,因此用水泥雕塑时,就要尤其注意把握水泥的水分和粘度,“这些都是靠经验慢慢积累出来的,就像我平时要在水泥中混入纸筋来增加拉力,可以防止水泥掉落。”他说。
关于灰雕的创作过程,可谓是慢工出细活,包括打图样、支骨架、批水泥、雕刻、等干等工序。“就连前期打样、用钢筋、水泥照图稿做支架的过程,就需要花费一天多的时间。整个过程创作时间要根据作品难度高低而定。”他告诉记者,一般来讲完成作品需要五到六天,动物灰雕讲究细节,所以光头部雕刻、调整就陆续花了五六天。
记者发现,王立春现场几十尊作品,其中展现的图案迥异多样,从瑞兽、人物、花草山水到文字,可见题材之广。据了解,当地灰雕一大特色“鲤鱼化龙”,造型达数种。而涉足建筑行业50多年的王立春在创作时,早已对选样素材了然于胸,“像一些朴素回纹图样,基本都可以直接做支架,再批水泥打坯。”他说。
3
素色的路桥灰雕
全靠雕刻凸显立体
灰雕之所以能极尽工巧之事,靠师傅一手雕琢真功夫。路桥灰雕以素色为主,因此要通过雕塑本身的凹凸来增加立体效果,这就不得不说起灰雕的三大技法:圆雕、镂雕和浮雕,据王立春介绍,圆雕呈现效果最为立体,而后两者多依附平面,镂雕立体效果相对更为明显。“一般,翘角装饰多用圆雕和浮雕,而栏墙多用镂雕和浮雕。”他说。
王立春半旧的工具箱中堆垒着数十把雕刻工具,例如泥夹、树牙第、各式刻刀等等,绝大数都是老人亲手制作,并伴随了他五十多载,“自己做的用起来比较顺手。”王立春说。
各类工具依据尺寸大小,又能分出六七种,并在相应之处发挥其作用。例如,泥夹多用于平面塑形,刻刀质地坚硬,用于对后期成型雕塑的细节调整、线条雕刻。而其中一样叫“树牙第”,王立春介绍,是制作路桥灰雕独特的工具。它看上去是个名不见经传的短木槌,但两端都被削成不同尺寸、类似圆锥体的形状,“细塑时,它用来制造、调整内圆弧形状,尖端也画线条。”王立春介绍,做树牙第适合用黄芽树,因为它质地光滑,而且非常结实、有韧性。他在做学徒时候,就用松树枝做了一个,现在早就开裂不能用了。
对雕塑追求层次分明,效果逼真,就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人工,王立春感叹如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例如他的一座孔雀灰雕,尾部本要用圆雕技法,雕刻出多样层叠的尾羽,“毕竟年纪大了,尾羽部分需要先做好后,再一个个粘贴固定到尾部,只要控制水泥的水分和硬度,就看不出差别,而且还省力。”他说。
4
摄影展让灰雕
重新被大众认识
现保存的路桥古灰雕大多在路桥十里长街的古民居屋脊。2007年起,王立春老友,张崇生老先生亲自爬屋跨檐,用相机记录这些珍贵的人文作品。诸多相片在近年展出,让很多人又注意到这个快要被遗忘的传统活计。
最近,王立春刚完成了鲤鱼跳龙门、万冠岁、孔雀等5样灰雕作品,这都是台州市博物馆向他预订的展品,且按工时计费,越是繁复的雕塑造价越高。“原本博物馆觉得要做一个以龙为主题系列,但我觉得龙也常出现在其他艺术作品,还不够全面体现路桥灰雕的特色,于是建议别的作品。”他告诉记者。
如今已进入古稀之年的王立春,将盆景生意抛给儿女,在店铺仓库开辟一方天地,心血来潮时就搞搞灰雕创作,权当颐养天年的一大乐趣。
而老手艺是否后继有人?据王立春介绍,现在路桥、温岭新河、黄岩院桥等地还有几人经营灰雕生意。“做灰雕看似简单,上手却很难。它不仅要有美术基础,还要有耐心,现在年轻人学这门手艺的较少。”王立春无奈表示。
链接
路桥灰雕
台州路桥灰雕,起源于宋朝,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蜊灰作为主材料加工而成的雕塑,古时被广泛地应用在古建筑屋顶、屋檐、屋翎以及门楼、牌坊及神位龛座等处。
台州灰雕因多见于民居,通常以素色为主,且题材较为丰富,包含人物、动物、花草、山水、文字或还原故事情节。其中较具代表性是龙形灰雕,如“鲤鱼化龙”造型达数种,这是靠海吃饭的台州渔民对海洋的敬意。如今现存的路桥灰雕多出现在当地的十里长街古建筑中。
灰雕工序反复,对雕刻技艺十分讲究,因此它虽然精美,但毕竟很多方面不适应于时代的发展,路桥灰雕于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地专业灰雕传承人岁数渐长,但这老手艺的延续现状依旧令人堪忧。
人物名片
王立春
台州路桥人,71岁
14岁拜师学习灰雕技艺
是路桥灰雕的技艺传承人
原标题: 71岁灰雕师重操刻刀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