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民生 正文
文化长廊串起一份“乡村记忆”
2014年08月21日 来源: 台州晚报

  见证者 吴吉生 椒江区下陈街道横河陈村老年协会会长

  名片

  横河陈村位于椒江区下陈街道最西边,与洪家街道相接,村内有一条河蜿蜒流淌,穿村而过,村民多以陈姓,因名“横河陈”。该村古代为漕运商埠,市集繁华。该村古村庄保存完好,现有131间明清时老街建筑,占地总面积8450平方米,南北街,工具街呈“丁”字形,遗迹犹存。

  在对古建筑加以保护、修缮,保护好自然生态的基础上,横河陈村于2013年12月建成文化礼堂,发掘村里原有的文化底蕴并加以开发。目前,文化礼堂拥有文化长廊、老街遗风、海滨书屋等场地,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一张完整的旅游线路图

  与其他文化礼堂所有硬件设施集中在一个场地不同,横河陈村文化礼堂的文化活动场所分散在村里各个角落,如果把这些文化设施连接起来,就是一张完整的横河陈村旅游线路图。

  天空细雨迷蒙,吴吉生老人带领记者参观了老街街景,老街上古朴的建筑错落有致,建筑上的雕花各具特色。街道南北,小巷纵横,有些建筑上依稀可辨老字号的匾字招牌,让人恍若隔世。

  走在街巷中,吴吉生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着建筑的名称,以及它们的起源、发展,不时有村民向吴吉生打招呼,能看得出来,他和这些建筑以及村民相当熟悉。

  两座高高的炮楼特别引人注目,炮楼的建材主要由条石、石板组成,从外面看,墙已班驳还散布许多枪眼,开有方形小窗,顶部有瞭望台。

  “建国以前社会动荡不安,这一带常常遭到土匪抢劫,村民苦不堪言。村里徐贤祥、徐正达主动集资建造炮楼来自卫,以提防土匪的侵扰。”吴吉生说。

  目测一下,左炮楼高约6米;右炮楼高约10米,三层结构,看起来雄伟壮观。吴吉生说,左炮楼是大户人家修建在屋旁边的,俗称“间里炮台”,起保护家小和财物不受损失的作用;右炮楼起瞭望以及对付更远匪徒的作用。

  现在,左炮楼已改成儿童书屋,供儿童学习、娱乐之用。右炮楼也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经常有人过来参观留影。

  吴吉生带记者来到离炮楼不远处的海滨书屋。该书屋由中华医史专家、横河陈人陈梦赉创办,从海滨书屋藏书目录中可以看出,原本书屋藏书有10万卷,8000部,内容涉及哲学、科学、艺术、宗教、气功等。

  “文革期间,海滨书屋的存书受到破坏,幸免于难的书籍后来都送往黄岩文化馆。”吴吉生说,现在的海滨书屋其实并没有藏书,主要功用是充当文化讲堂,每月举行几次讲座。

  用5个月时间整理村史

  “当初村里开始建设文化礼堂,需要挖掘村史,我第一时间就想起了吴吉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我们村的发展沿革。”横河陈村党支部书记徐西根说。

  吴吉生今年64岁,是土生土长的横河陈村人。整理村史、建设文化礼堂,在横河陈村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从小到大,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从来没有离开过横河陈村,我对这里的一切非常熟悉。”吴吉生说。

  去年7月15日,横河陈村文化礼堂开始建设。7月19日,吴吉生被指定为文化礼堂建设负责人,从那时候开始,炮楼整修、村史整理、设施规划,就占据了吴吉生的全部时间。

  在横河陈村时进轩文化长廊里,一长溜挂满了村里历代文化名人。吴吉生在这里详细介绍每个人的生平,条理清楚、如数家珍。原来,这些资料都是他一个人整理出来的。

  “很多材料都淹没在《台州府志》、《椒江地方志》等地方志中,我要不断去翻阅这些书籍,从中找出与横河陈村有关的历史。”吴吉生说,为了真实还原老街当年风采,他还挨家挨户去了解、做记录;为了使乡贤名士的故事能流传下去,他还千方百计寻找其后人,一点点饱满人物形象。

  去年7、8、9三个月,正是伏天炎热时节,吴吉生从来没有午休,而是利用这段时间整理村庄历史。

  “有时候我实在困得不行,就在桌子上趴一小会儿,醒来再继续整理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个月连续不断的努力工作,横河陈村的村史资料终于被吴吉生整理完成,经椒江区有关部门审阅后,直接上墙张贴。

  除了整理文字资料,吴吉生还肩负着修复老街的重任,海滨书屋、古炮楼遗址等古建筑都在他的指挥下,恢复当年的神采。

  吴吉生说,那段时间他每天早上6点钟就起床,安排各项工作了。由于经费有限,为减少成本,建筑用的材料都是旧木料、旧石板。“我往往把三天的工作都安排好,这样大家干起活来才能有条不紊。”

  就这样,经过5个月的努力,去年年底横河陈村文化礼堂建设完毕。由于整理资料用眼过度,吴吉生的眼睛出现了问题。“我到市立医院检查,医生说我眼睛过度疲劳,叮嘱我以后少看书。”吴吉生说。

  吸引更多游客来参观文化礼堂

  在自己主导下建成村文化礼堂,吴吉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在这里长大,对村子有深厚的感情,我觉得自己做了该做的事情,心里感到很踏实。”

  虽然房子还是那栋房子,村庄还是那个村庄,但是,村史得到整理、文化礼堂建成以后,横河陈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文化礼堂不但让当地厚重的文化得以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村民的生活。

  采访中,在古色古香的文化长廊里,有几位村民在展板前驻足观看,感受流淌在字里行间的乡村记忆;在海滨书屋里,有村民在那里静静品读经典,从中汲取知识营养;还有那迤逦的古街两边做生意的店铺,这些都离不开吴吉生老人的努力工作。

  吴吉生说,村文化礼堂建成以后,村里人有了活动场所,大家都很高兴。他现在每天都负责为活动场所打扫卫生,浇灌花草,努力把文化礼堂装点得更加美丽。

  吴吉生现在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村文化礼堂的众多文化设施管好用好,让更多的村民从中受益。

  “有关部门希望我们继续完善文化礼堂的设施,我觉得首先应该把现有的设施进行一个科学有序的管理,然后吸引外面的人过来参观旅游,这样就把这些设施产业化了。”吴吉生说。

  一位花甲老人,情系乡梓,为了村文化礼堂建设,付出了诸多努力。

  椒江区下陈街道横河陈村的吴吉生,今年已经64岁了。从村文化礼堂建设开始,到现在的维护、管理,他一直抱着极大的热忱,用自己无私的奉献,为广大村民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家园。

  跟记者聊起自己做的这些事,吴吉生老人笑着说:“希望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把我们这个古村庄打造成一个新的‘桃花源’。”

  记者崔鹏文/图

  大数据

  截至去年底,我市共建成文化礼堂181家,完成省重点文化礼堂建设任务数的163%。在文化礼堂建设中,市本级将农民文化节融入文化礼堂建设,组织举办全市农民合唱大赛、文化礼堂礼仪大赛等10多项活动,现场吸引数万群众参与。

  2014年,我市计划再建农村文化礼堂200家,并着力深化“建、管、用”机制,将文化礼堂的影响力向全市5000多个行政村扩散。我市还科学制定5年发展规划,将优先选择中心村、文明村等村落,确立全市五年建设1000家文化礼堂的总目标。

 

原标题: 文化长廊串起一份“乡村记忆”

标签: 文化 礼堂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罗亚妮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