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2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社会
“双减”之后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能力,听中小学老师说心得
2021年10月10日 来源: 台州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这个夏天,家长们讨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辅导班是否取消”“孩子们课堂的学习效果如何保证”等问题,且呼声一浪比一浪高。学科类培训被限制、作业量减少等具体措施的出台,虽说减轻了家长和孩子的负担,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的竞争压力依然存在,这也对他们的课堂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减”之后, 课堂质量如何实现增效? 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怎样提高?来听听一线教师的经验分享吧。

课堂学习要“提质提量”

“双减”政策落地,课外时间更充裕了,这对于从小性格独立,学习自主性较高的黄煌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新学期开学后,他很快就为自己制定好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在自律基础上,更有效地安排了平时的课余时间。

在黄煌看来,再过一年自己就要参加中考了,少了课外补习班以后,平时的学习过程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及时对英语、语文等学科有缺陷的地方进行查漏补缺。“在学校的时间变多了,可以多与老师探讨学业上的问题,学习累了就去操场上跑步。周中高效学习,周末安排丰富健康的课余生活;课堂上积极思考,课后与同学多探讨畅聊人生。”黄煌说,自主安排学习生活后,他的目标更明确了,学习主动性也更强了。平时完成计划,还可以留下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把“他律”转换为“自律”,一举两得。

不过,身为两个孩子家长的王女士却有些担心。“我想知道,如果学科类辅导班全部停掉,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心里不是更没底吗?未来拿什么考试?”前阵子,她在朋友圈上发了条动态,引起了不少家长朋友的共鸣。

在王女士看来,“双减”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现在和将来。但目前的形势是,教育“内卷”仍然严重,学校只有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服务,帮家长管好孩子的学习,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减轻家长的焦虑和负担。

留足课堂练习的时间

在“双减”政策大力推行的背景下,一线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做到轻负高质的教育?在北师大台州附属高级中学老师李璐看来,新教材的铺开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契机。

“部编版教材进入第二年,师生们都在变化中适应、探索和前进。以我们语文科目为例,‘群文教学’、‘项目化学习’、‘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新理念,就是提倡老师在真实的情境中,为学生构建核心语文素养,谁善于在传承扬弃中变更旧有,见未见、知未知,就可能让课堂别开生面,生机盎然。”李璐说,于学生而言,“双减”之下,“新教材+双减”的赛道,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弯道超车机会,所有人都在适应,没有前例可遵循(尤其是高考怎么考),这反而让初中的差距相对缩小一些,尤其是起始年级。因此,课堂效率高的自然学习收益好,进而呈现出高效课堂的优越性。

“聪明的老师不打无准备之仗”,台州市学院路小学二年级班主任曹圣怡认为,精准有效的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本学期,她选择了多轮备课的方式,通过开学前通读教材、梳理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年级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探讨课堂改革的方法;每一堂课课前结合当下学生的身心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等方法,做到明确教学目标,心中有数。

“双减”政策下,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比以往显得更宝贵。那么,如何才能把这40分钟的效益最大化呢?在曹圣怡看来,传统的课堂会把大部分时间留给新课内容的讲授。但当下的课堂,还需要老师们在时间分配时,注意留足课堂练习的时间。

“这就意味着40分钟的课堂要有放有收,在激情满满的上课之余,还要保证留给学生安静书写的时间,通过练习来强化课堂的重难点和高频知识点。”曹圣怡说,一堂高效的课,前三分之二留给新课,后三分之一留给练习和答疑,不仅符合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的政策要求,也能保证课堂的实效性。

“花式”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双减”背景强调课堂的高效学习,但并不意味着灌输大量知识,把能塞的都塞到学生嘴里,而是要求老师更关注,如何在教学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非常注重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学生自主交流学习,会经常引导学生们互相解答、分享学习技巧。”曹圣怡说,学生学会了方法,课堂的效率自然就高。一堂40分钟的文化课,不可能要求每位学生都能保持高度注意力。因此,如何使课堂效率最大化,源头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在每堂课上都会准备一两分钟的识字小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巩固字词,激发兴趣。”曹圣怡说,“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我发现城市里的孩子极少接触到苍耳这种植物,于是课前就提前准备了苍耳,让学生们感受到苍耳是怎样粘在衣服上、动物的皮毛上的,从而准确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挂住’。同样,我也会通过比赛、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兴趣中主动高效地学习。”

倒逼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样,“双减”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学生们主动参与构建高效课堂的动力。“在北师大附中的晚自习答疑时间,你常常会看到很多学生像‘石榴籽’一样,聚集在老师身边问许多问题,旺盛的求知欲现象就证明了这一点。”李璐告诉记者,课堂上的内驱力,也会倒逼学生把高效课堂的效应外溢到课堂之余,寻找老师“消食”“加餐”的能动性就会大幅度提升。

学生的改变,也会逐渐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并让他们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参与者。

“没有了校外培训的加持,家长会把精力腾出来,并转移到对学生课堂学习本身的关注上,重心由课后培训的补救转移到课上的现场习得。”李璐说,譬如语文学科,北师大附中的家长就经常会给他们老师推荐好书、好文章,热心而负责,恰切而到位。此外,家长的着力点聚焦于课堂,某种程度上还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拔高期待”,于老师而言,这是沉甸甸的信任,也是“教无所息”的担当与动力。


标签: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赵静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