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2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社会
浙报关注|​8年送出50多万个面包,亲历体验一个面包的爱心之旅
2021年08月12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赵静 共享联盟温岭站 金帆 陈耿

  清晨,小雨。刚结束一段街面的清扫,温岭环卫工人葛留英发丝上还沾着一丝雨水。从“红马甲”手中接过一个面包,打开包装袋,咬一口,喷香松软,夹着火腿的咸香,葛留英笑得眯起了眼睛:“谢谢你们的‘爱心面包’!”

  从2013年4月开始,这项由温岭火速志愿队发起的有温度的“爱心面包”微公益项目已持续8年,中间只有去年因疫情停过3个月,累计送出了50余万个“爱心面包”,数万人次受益。

  这背后,是温岭火速志愿队志愿者近3000个夜晚的奔波忙碌。他们也因此被誉为最受欢迎的“深夜面包使者”。

  时间拨到前一天晚上,这一次,我跟随志愿者们一起亲历“一个面包的爱心之旅”。

近3000个日夜的接力

  雨声淅淅沥沥,一扫夏日的沉闷和燥热。21时不到,穿梭在温岭街头的车辆和行人逐渐稀疏,火速志愿队队长王祥云掐着点匆匆下了楼。他从手机里翻出“爱心面包”收集路线参考表,上面罗列着10多家面包店的打烊时间、地址和联系电话,最早的21时,最晚的23时。

  “我得掐准时间。”王祥云边走边说:“我们有过协议的,只能在打烊的时间去拿,这样才不会干扰店家的正常销售。”

  从办公室到停车场5分钟,路上10分钟,我们抵达第一家面包店门口时刚好21时。“面包放在那边了。”店员抬头,见是熟悉的“红马甲”,老朋友一样笑着打了声招呼,手指向一侧的橱柜,又放心地低头处理打烊前的收尾工作。

  我帮着一起将面包装进袋子里,专属布袋上印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火速志愿队的Logo,“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标语十分醒目。“这8个字就是当初我发起这个项目的初衷。”在2013年的一场糕点义卖活动中,王祥云察觉到很多面包店每天都会有卖剩的面包,为保证口感,一般不会再上架,但又没合适的去处,由此造成的浪费令人可惜。

  “于是,我萌发了将这些面包收走的念头,可以送去敬老院、建筑工地等,为需要的弱势群体提供第二天的爱心早餐。这多好,一举两得。”王祥云一面盘算着,一面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愿意合作的商家。当时,很多人不看好这个项目。“万一吃出问题来,责任你负得起吗?”“每天晚上收面包,还要送,你能坚持下去不?”……面对各种质疑,王祥云一笑而过。党员带头,大家一起埋头做事。如今,“爱心面包”在温岭家喻户晓,加盟的爱心商家从几家扩展到十多家,参与的志愿者也从十几个人增加到500多人。该项目还荣获2018年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银奖。

  今晚同行的志愿者林美君是最早的元老之一,回忆当初的手忙脚乱,她笑道:“一开始人少,一星期7天我每天都要来,但感觉忙得有意义,忙得快乐!”

  收面包也有讲究,那些夹了奶油和蔬菜的面包在热天容易变质,夏天志愿者们一般不收。为了让面包新鲜度更有保障,他们还筹集资金给几个“爱心面包”接受点购买了保鲜柜。同店员道了声“谢谢”,我们将面包放在车后座,赶往下一家店。林美君则在微信群里发了条信息,“每一个面包的来源去处都要记清楚。”

从1到500的爱心汇聚

  “不好意思,今天面包卖完了。”林美君在车上接连打了两家面包房的电话,都售罄了。这种情况,志愿者们早就习以为常,“‘爱心面包’每天每家店的数量都不确定,少的时候,所有店家收过来才几十个,多的时候,可能又有一两百个,甚至更多。这些面包店是在献爱心,受赠者都理解。”

  第三个电话得到了肯定的答复,王祥云驱车前往位于温岭银泰城三楼的“司乎”。老板娘张颖热情地指引我们去拿面包,“我自己也是‘爱心面包’志愿者,后来我开了面包店,理所当然要加盟了,觉得这项活动很有意义,既避免浪费又做了好事,是一个双赢的法子。”

  开了店,志愿活动张颖也没落下,有时候志愿者去晚了,过了商场关门时间,她就把面包带出来交接。

  “司乎”26个,“托思卡纳”40个,“糖秋千”1个……雨停一阵下一阵,路灯下,湿哒哒的地面映出“红马甲”脚步匆匆的身影,“爱心面包”微信群的报数也不断更新。“就算是1个,我们也要去收。”林美君弯腰将刚收来的“独苗苗”面包放好。

  时针跳过23时,城市好像已经开始入睡,街道上空荡荡的。我们跑完6家面包店,先后收到100多个面包,车里飘满了面包的香味。面包第二天要给环卫工人当爱心早餐,现在要送到当天值班的志愿者家中。

  点开“火速微公益爱心面包群”,人数496个,接近满员,童亚彬是银行职员,林美君从事保险业,还有医生、老师、陪读妈妈、民警、企业家……“大家从事各行各业,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是‘爱心面包’把我们聚在一起。”林美君说,当初她在当地一个网站论坛上看到“‘爱心面包’送弱势群体”的帖子,就被吸引加入了进来,那年才6岁上大班的儿子也跟着来做公益,“大概是从小耳濡目染,他从不浪费,家里的菜没吃完都不许我倒掉。现在寒暑假有空他也会跟来参加。”

  在微信群文件里,8月份的排班表把每天的服务对象罗列得清晰明了:台州市肿瘤医院、新河镇残疾人之家、城东街道民工子弟学院……8年间,“爱心面包”服务的“版图”一再扩大,从最初仅限温岭城区,扩展到如今的城东、城西、横峰、城北、泽国等乡镇街道,受益者包括环卫工人、启智学校学生、养老院老人、建筑工地工人以及通宵工作的保安、护工等。

  车子停下,志愿者莫玲飞已经在小区门口等候,相互道了句“辛苦”,交接好面包,今晚便圆满收工了。

从1到500的爱心汇聚

  次日早上6时。在温岭街心公园,来晨练的大爷们还在陆续过来的路上,志愿者们便早早“出摊”了。

  天气异常闷热。我站了不到一会儿,便觉得身上黏糊糊的。不多久,“爱心早餐”小摊迎来了第一位“来客”。今年65岁的环卫工人吴民山来自河南,在温岭工作已经两年了,也是“爱心面包”的“老主顾”了。老吴一停下三轮车,志愿者金丹萍便贴心地将面包和牛奶送了过去,熟稔地打招呼:“来了!”

  “来了来了!每个礼拜都过来,下雨天你们也在,定点定时,风雨无阻,辛苦了!”老吴告诉我,他刚来温岭,老乡就通知有免费的“爱心面包”可以领,“一开始我还不信有这样的好事情。面包店里的面包一个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我们哪里舍得买。这份心意让人感动,我这个老头子有口福啊!”

  公园里人声嘈杂起来,环卫工人们三三两两地走来,渐渐在小摊前排起了长队,志愿者们有条不紊地分发面包和鲜奶。

  一张张朴实的笑容,一声声发自肺腑的道谢,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温情。刚来温岭工作不久的环卫工人葛留英第一次来领“爱心早餐”,她兴奋地挥了挥手中的面包,“因为作息时间不同,我们经常吃不上早餐,以后我还要来拿,‘爱心早餐’太暖心了。”

  “爱心早餐”是“爱心面包”的升级版,金丹萍说:“从去年5月1日开始,我们把每周六定为‘爱心早餐日’,面包之外又增加了鲜奶,让他们吃得更营养。每次过来,我们都会提前一天在环卫工人的群里通知一声,免得他们忘记了。”遇上节庆,志愿者们还会额外送福利,比如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就在今年的端午节,随面包一起分发的有200多个粽子。志愿者郑文萍提前一周就准备米、枣、粽叶等,“买食材的钱用的是志愿队的基金,粽子我包了整整两天,煮了好几大锅,看到环卫工人们收到粽子时开心的笑容,就觉得值了。”

  接近8时,面包分发完毕,此时太阳冲开云层,万千金光洒落下来,照亮了志愿者们流着汗水的脸颊。“我们感到最欣慰的,就是来自社会各方的认同和参与。”大冬天,金丹萍要顶着凛冽寒风收面包,深夜才能回来,家人非但没有怨言,反而很支持,许多朋友知道后也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

  正是在这种充满爱心的氛围里,温岭火速志愿队创造了一个纪录:除了当初疫情期间不得不“宅家”的几个月,活动开展8年间,即便春节假期,这项活动也没有中断过,累计送出50余万个“爱心面包”,按均价8元计算,价值超过400万元,而这个纪录仍在不断刷新……

  我的“爱心体验”结束了,但暖人心脾的“爱心面包之旅”仍将一直在路上。

【记者手记】小面包里大爱心

  第一次采访“爱心面包”是在2018年,也是同样的情景,“红马甲”不停地推开位于街头巷尾的面包店,收面包,去下个点,最后交接。时隔3年,深夜闪烁的霓虹,面包的芳香,诚挚的笑容,仿佛什么都没变,一群人在做着同一件事。

  但也有一些变了,比如志愿者的面孔更多了,受益者更广泛了。

  一个小小的“爱心面包”,或许不值得大书特书,但面包里传递的温情和关爱令人感怀动容。

  敬老院的老人抓着面包高兴得像个孩子,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闻到面包香脚步轻快地跑来,医院里的护工吃着面包缓解了一天的疲惫……这或许就是“爱心面包”的力量。他们的笑容又给志愿者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爱心面包”勾连着人心底最柔软的一处地方,互不相识的一群人,因它而结缘,又给另一群人带去温暖。近3000个夜晚,不避寒暑,不畏风雨,500人的接力,汇聚成一座城市汩汩流淌的爱心暖流。


标签: 爱心面包;志愿者;温岭;环卫工人;爱心早餐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